> 絲路文明

“在成都街頭走一走”

—新場景新體驗激發城市消費新活力

成都古有“揚一益二”之稱,商業文化傳承千年。而今,在一系列促消費舉措下,各類特色小店遍佈成都街頭巷尾,各種沉浸式展覽、演唱會、音樂會掀起“搶票熱潮”,“大運熱”帶動體育消費和賽事經濟持續升級,層出不窮的新場景、新體驗充分激發城市消費新活力。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成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7268.2億元,同比增長10.7%,消費市場加快恢復。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居民體育消費規模同比增長14.9%;今年1-10月,成都音樂産業吸引觀演人數480萬人次;今年截至目前,在美團平臺收錄的成都小店數量比去年新增25.7萬家,小店總量排名全國第三。

月月種草 特色小店百花齊放

餐飲、潮玩、茶館、咖啡館、書店、花店……漫步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一家家個性鮮明的特色小店在這裡自然生長,吸引著人們駐足流連,正成為這座城市“煙火氣”“幸福感”的新表達。

玉林片區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這裡是歌手趙雷《成都》一歌中唸唸不忘的地方。三十餘年歲月流轉,這裡也見證著成都消費場景的更疊變換。

在玉林東路,兩個1998年出生的年輕人開了一家名叫“星星陶藝”的小店。50余平方米的店舖精心擺放著琳瑯滿目的瓷器,來往的顧客絡繹不絕。

“回到家鄉來創業,是因為我喜愛瓷器,想把好的瓷器分享給更多人。”店主劉欣説,為了淘到更好的産品,自己經常會跟著師傅跑源頭工廠。“我們的産品根據不同年齡段顧客的喜好區分了産品線,價格從幾十塊錢到幾千塊錢不等,為顧客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全長770米的玉林東路共有大大小小153家店舖。2021年初,街區啟動有機更新,在保留“煙火氣”和原有業態的基礎上,充分植入新興消費業態。街區全體業主、商戶及街區運營公司還聯合成立商戶聯盟,共建共治街區。

“雖然玉林東路是條老街,但現在這裡有很多年輕店主經營的新潮小店,我時常會來逛一逛,我的一些外地朋友來成都後也很喜歡這裡。”成都市民陳姍説。

在成都,遍佈全城的特色小店既是生計,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也是生活,體現著多元化的消費趨勢和動力。

為推動小店經濟發展,2019年,成都出臺《關於加快發展城市首店和特色小店的實施意見》,鼓勵特色小店創新商業模式和業態,並進行全城特色小店評選、開展特色小店節。2023年,成都又出臺《成都“新十二月市”促消費活動實施方案》,以“月月種草”的方式提振消費,提出積極培育小店經濟消費場景。

如今,成都的特色小店不斷迭代升級,“小而美”“小而潮”“小而新”的小店既滿足著市民多元需求,也為城市消費注入新動力。

新式茶飲、潮玩、手工藝品、特色服飾……位於成都市成華區的東郊記憶入駐了300余家公司和各類特色小店,吸引著絡繹不絕的市民和遊客。

白茶、紅茶、普洱……在“喜聞茶肆”茶飲店的點單臺前,依次擺放著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名茶,供客人選擇。新中式的裝修風格和開放的外擺空間讓人眼前一亮。

“我們店的特色是把中式茶進行出品形式的創新,讓顧客來了既能待著舒服,又能把茶品出不同的感覺。”喜聞茶肆店舖負責人陳東亮説,顧客對這一創新品類的接受度很高。

東郊記憶運營方招商運營中心總監龍雪説:“東郊記憶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工業遺産,我們在運營中十分注重吸引有創意的主理人進來,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個性,讓消費者來逛的時候覺得這個地方有意思,每次都有新的感受。”

一些街頭巷尾的特色小店還與社區發生著強烈互動,為居民提供新的生活方式。

位於成華區府青路街道的毛邊書局·桃蹊書院入選了2023成都最美書店,在這裡,人們可以倒上一杯茶,拿起一把裁紙刀,讀一頁書裁一頁紙,靜下心來與書為友。

“書院不僅有許多書友前來閱讀,也為周邊居民提供了親子閱讀等多種服務,還吸引了上海、北京甚至海外的讀者來打卡。”毛邊書局·桃蹊書院院長傅天斌説,在現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讀者能走進書店坐下來讀一本書,享受這種閱讀儀式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市新登記經濟主體47.8萬戶。美團數據顯示,今年截至目前,在美團平臺收錄的成都小店數量比去年新增25.7萬家,小店總量114.3萬家,總量排名全國第三。遍佈全城的特色小店,正持續激發城市消費新活力。

全網刷屏 文化展演新穎多樣

蟲洞、海浪、世界名畫……位於成都東郊記憶的ARTE全沉浸式數字美術館是中國內地首館,約5000平方米的空間內展示了11組數字藝術作品。全息投影打造的震撼視覺效果、獨特的聲效和優雅的香味相互交織,營造出與眾不同的觀覽體驗。觀展人還可以自己創作繪畫作品,並實時在大屏中展現出來。

這種融合了看、聽、聞以及互動的新型展覽,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遊客前去體驗。

在距離該館僅百餘米的一處文化空間內,《科幻世界》雜誌創刊44年來首個跨界藝術展於今年五月份開展。該展覽聯合了16組中國先鋒藝術家,旨在以獨特的科幻藝術創意吸引都市青年和少年兒童。

“近年來,展覽已逐漸成為人們週末和節假日的一種文化方式。我們希望搭建一個藝術與大眾之間的橋梁,讓大家不再覺得去看藝術展有非常高的門檻。”“科幻世界·無限”首席品牌運營官唐湉説。

該展覽不僅吸引了參加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的諸多中外科幻作家和幻迷前來打卡,也吸引了5萬餘名觀眾來觀展,其中包括2萬餘名少年兒童。

從幾十年前的紅光電子管廠到現在充滿文化氣息的園區,成都東郊記憶已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天府文化展館聚落,園區內有20余個展演場館,今年舉辦各類文化活動700余場,入園人數約800萬人次。

傳承千年的音樂文化基因,成都正在著力打造國際音樂之都。

第29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近日在成都城市音樂廳閉幕。70天內,此次音樂季帶來34項演齣劇目、80余場各類演出活動。

“成都城市音樂廳的四個演藝廳可以承接所有演出類型,每年開展數百場演出活動。”成都城市音樂廳市場部主任辛宗嶧説,在節假日和週末,會有許多外地遊客前來觀看演出,音樂廳還推出惠民音樂會,讓市民可以低門檻地享受高水準演出。

除了各類展覽和音樂會,最近,各種演唱會“刷屏”了成都人的朋友圈,掀起陣陣“搶票熱潮”。還有不少外地觀眾“跨城觀演”,“跟著演出遊成都”、演唱會+Citywalk成為新的旅行方式。

據不完全預計,2023年成都市各類營業性演出14330場次。今年1-10月,成都音樂産業整體産值規模463.8億元,吸引觀演人數480萬人次。新穎多樣的文化展演既滿足了市民多元的精神需求,也為城市消費帶來更多活力。

還館於民 體育消費全面升級

今年夏天,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成都隆重舉行。賽後,“大運熱”帶動體育消費升級,新場景與新業態涌現,體育消費成為引領消費升級的新動力。

“籃球場設施很好,大家一起出出汗,整個人都放鬆多了。”最近,成都市民陳先生經常下班後去鳳凰山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打球,享受家門口辦賽帶來的“體育紅利”。

位於成都市金牛區的鳳凰山體育公園曾是成都大運會籃球比賽場館,10月份,隨著鳳凰山體育公園正式開業,面向市民開放的全民健身中心成為群眾健身新去處。其室內場地包含籃球館、羽毛球館和乒乓球館,均有分時段優惠政策。

“籃球場館的設施比較先進,比如地板是達到了CBA比賽級別的木地板。”成都城投萬館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俱樂部總監韓奧飛説,大運會充分激發了周邊群眾的運動熱情,許多都是一家老小結伴前來。

“大運會還帶動了大型體育職業賽事的火爆。”韓奧飛説,今年4月起,上座人數近4萬的中超賽事讓這裡場場爆滿;截至今年10月底,鳳凰山體育公園已舉辦400余場賽演活動,累計人流量突破1000萬人次。

除了“還館於民”,一批運動場地正見縫插針地“嵌入”市民生活圈,城市空間的“邊角余料”正成為全民健身的“金角銀邊”。

成都市錦江區動感熊貓體育公園位於一條高速公路的高架橋下,形成了“金角銀邊”的活化利用。

在該公園內,一個蹦床籃球場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前來體驗。“這是一種新型的科技運動,可以在蹦床的地面實現跟平地上一樣的運球和投籃,兼具運動性和趣味性,也很減壓。”GEZAO蹦床競技場負責人劉鄢鵬説。

動感熊貓體育公園運營方——三千航路(成都)體育俱樂部有限公司副總裁秦冬梅説,該公園利用橋下空間打造的體育場館佔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充分滿足了周邊群眾需求。“工作日的人流量約400-500人次,週末的人流量達到1000-1200人次。”

乘著大運東風,成都以“體育+”為發展核心,大力發展體育服務綜合體。位於青羊區的西村大院設計了1.6公里的空中跑道和燈光足球場等設施,融城市生活、休閒運動、社區服務為一體,入駐了足球、空手道、瑜伽等近30個運動休閒項目。

住在附近的成都市民段軍一有空就會到西村大院的空中跑道跑步,他對這裡讚賞有加。“不僅是西村,整個城市的體育運動氛圍也是越來越好。”段軍説。

無論是在專業的體育場館、社區的運動公園,還是在街頭巷尾、環城綠道,隨處活躍著的運動休閒市民,展現出這座城市旺盛的體育消費新活力。數據顯示,近3年來,成都累計簽約重大體育産業項目115個,簽約金額超過870億元。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約482.6億元,同比增長14.9%。(參與采寫:袁秋岳、唐文豪、李力可)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在成都街頭走一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