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

“兒童食品”市場需要清理規範

可憐天下父母心。在愛自家孩子這事上,古今無異,中外一理,父母們是舍得下本兒的。而商人們也正是從這一普世的心態中窺見商機。於是人們看到,市場上兒童麵條、兒童醬油、兒童餅乾等打兒童牌的食品不斷涌現。但這些“兒童食品”真的如商家宣稱的那樣是“專為兒童設計”“有利於兒童健康”嗎?

事實真相令人唏噓。有媒體調查發現,超過八成的家長傾向於給孩子購買“兒童食品”。但食品與健康方面的專家表示,一些企業給自己的産品貼上“兒童”標簽,主要是看好兒童市場溢價高、好掙錢。許多“兒童食品”與其説是專門為兒童設計製造的,不如説是專門針對兒童行銷的。逐利訴求及行銷伎倆之下,這些所謂的“兒童食品”很難説能夠做到“有利於兒童健康”。

事實上,多數“兒童食品”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其主要營養成分跟普通食品差別不大。反倒是那些號稱“專為兒童設計”打功能牌的食品,要特別小心。為了迎闔家長擔心孩子缺乏微量元素的心理,有些企業推出具有補鈣、補鋅等功能的“兒童食品”。但營養專家指出,兒童成長過程中所需微量元素有一定的限量,補多了反而不好。如鋅過量會影響其他微量元素的攝入,還會産生影響孩子肝腎功能、腸道吸收等副作用。與往食品裏亂加東西相應,也有一些企業標榜“不加”,如宣傳“零添加”防腐劑等。但這是另一種忽悠誤導,因為作為工業産品的食品製成品,沒有防腐劑等添加劑幾乎是不可能的。

對於何以存在“兒童食品”亂象,有人認為,我國至今沒有設置專門的“兒童食品”分類,兒童食品缺乏專門的法律法規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這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國關於兒童食品的國家標準有《嬰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配方食品》《幼兒配方食品》等,涵蓋對象為3歲以下的嬰幼兒。2020年5月,中國副食流通協會發佈《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從原料、感官、營養成分等方面對兒童零食進行了規範,為國內首個兒童零食團體標準,但該標準不具有強制性。標準法規缺失,不僅使企業生産無依,也讓監管部門執法無據,兒童食品市場自然會亂。

據此,不少人建議國家儘快建立完善關於兒童食品方面的標準法規,加強對該市場監管。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姚鵑提交了一份《關於推動兒童食品標準化規範化健康發展的建議》,其中提出應建立以兒童正餐、兒童加餐、兒童零食等為框架的兒童食品標準體系,引導兒童食品産業規範發展。全國政協委員高潔建議,應加強針對未成年人食品的立法,明確“兒童食品”的專門分類,對該類食品的營養成分標識、食品添加劑要求、食品安全標準等作出明確規定。

不過,也有食品相關專家提出不同觀點:我國目前缺少兒童食品相關標準並不是標準滯後,而是兒童食品並不需要制定專門標準。兒童群體雖然特殊,但更多情況是不必對其特殊對待。3歲以上兒童由於食物多樣以及消化吸收能力增強,需要讓其攝取多樣化的、營養均衡的膳食,因此多數國家都沒有關於兒童食品的專門標準。如果超過了3歲的兒童仍強調其特殊性,甚至人為設計專門標準,反而會産生誤導,使兒童攝入食品營養不均衡、不健康。基於此,與其呼籲制定專門標準,不如教會消費者如何在市場已有的食品中挑選適合兒童的食品。若兒童身體出現微量元素缺乏症狀,或者某個部位出現異常狀況,這時候僅憑食用某種功能性食品進行調整,恐怕收效甚微,最好的辦法是到醫院就診,讓醫生給出建議和治療措施。若沒有特殊的臨床表現,購買市場常見的食品足矣。

對於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兒童食品”亂象,監管部門要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對市場上在售的針對兒童等特殊人群的食品進行梳理,對需要強調“兒童專用”的食品品類儘快劃定範圍,完善法規標準;二是加強市場監管,把好市場準入關,加大對虛假宣傳行為的懲治力度,讓那些用“兒童食品”忽悠人賺昧心錢的商家付出應有代價。(胡立彪)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兒童食品”市場需要清理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