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

“雙碳”政策工具箱上新 綠色轉型加速推進

11月19日上午9時,三峽集團在長江幹流上建成投産第100台水輪發電機組。而在長江入海口,一排排白色風機矗立,也將源源不斷的電能送進千家萬戶。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聚焦新目標,開啟新征程。力爭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一場全國行動已迅速展開。當前雙碳“1+N”政策體系正加快形成,多部門多領域實施方案將密集落地,金融活水持續涌入。業內人士認為,綠色低碳轉型加速推進是挑戰也是機遇,長期看有望催生規模巨大新産業。

綠色轉型成效初顯

雲南麗江華坪縣礦産資源豐富,是中國200個重點産煤縣之一。“過去我們總説‘一天三頓飯,頓頓靠煤炭’。”該縣石龍壩鎮黨委書記陳古周記得,曾經長期過度的煤礦開採造成區域內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現象頻發。

産業轉型迫在眉睫。華坪縣主動化解煤炭過剩産能,闖出了一條“礦業轉型、礦山轉綠、礦企轉行、礦工轉崗”的“四轉”新模式,並建設了“全國綠色有機晚熟芒果示範基地”。目前,在291戶註冊的芒果公司和合作社中,有17%由煤炭企業註冊建立,累計有25家煤炭企業轉行,帶動就業3000人,新增生態産業種植面積2.1萬畝。

這並不是個例。從創造荒原變林海奇跡的塞罕壩林場,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浙江安吉,再到沙丘披綠衣、沙土變良田的庫布其沙漠……一個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故事,都展現了中國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的決心。

近年來,我國制定了40多項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改革方案,構築起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顯著前所未有。

這從生態環境部的一組數據中可得到印證:2013年至2020年,首批實施新空氣品質標準的74個城市PM2.5濃度下降48.6%,優良天數比率上升17.9個百分點。全國Ⅰ—Ⅲ類水體比例上升至83.4%,劣Ⅴ類水體比例下降至0.6%。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3%以上,土壤風險得到基本管控。2020年中國碳排放強度比2015年降低了18.8%,比2005年降低48.4%。能源結構優化也取得顯著成效,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比重達15.9%,比2005年提升了8.5個百分點。

“雙碳”政策工具箱不斷豐富

邁入“十四五”新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品質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頂層設計已經出爐。今年10月底,《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相繼印發,提出重點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明確2030年相關領域細化目標。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近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關於碳達峰碳中和“1+N”後續政策體系,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領域和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電力、石油天然氣等重點行業實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撐、財政金融、碳匯能力、統計核算和督查考核等支撐政策。目前,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領域實施方案和《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已編制完成,正在按程式報請審議,審議通過後將按程式印發實施。

金融支援也在持續加碼。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11月23日表示,中國證監會正在研究制定資本市場支援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政策措施,加大對綠色低碳企業的融資支援力度,研究完善上市公司環境資訊披露制度。

在此之前的11月8日,央行正式創設推出碳減排支援工具這一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該工具以減少碳排放為導向,重點支援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三個領域。11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在前期設立碳減排金融支援工具的基礎上,再設立2000億元支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形成政策規模,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中相關重點領域行業實施方案及支撐保障措施,大概還有三十多項陸續要出臺。”生態環境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透露。

有望催生規模巨大新産業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密集落地,中國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將加速推進,長期看有望催生規模巨大新産業。

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黨委書記錢勇認為,下一階段,要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構建減污降碳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的制度機制,以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領域和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為重點,深入開展碳達峰行動。

“雙碳”目標對於很多地方和産業是約束,也是轉型的機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李繼峰表示,短期來看,減排對經濟增長有一定的負面衝擊,但長期看,碳中和對於經濟發展的動力成分更強,將催生規模巨大的新産業。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夥人周園也指出,減碳成本對地方政府而言是做“減法”,但必須同時做“加法”,培育和釋放綠色經濟潛力。核心是綠色智造,包括清潔能源節能製備的製造,氫能、生物質能、光伏技術、儲能等綠色科技的應用,以及綠色專業服務。總體看來盤子非常大。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鄭新業提醒,要堅持減碳以降污,同時要統籌好不同區域之間的碳排放空間分配,防止碳轉移與碳泄漏,而在不同代際之間要注意碳減排成本均等化的問題。

柴麒敏表示,在關注壓力測試、擱置資産等風險分析同時,應該提供更多低成本的碳減排政策支援工具,拓展融資渠道。目前央行的政策將給碳減排相關項目建設的金融機構貸款提供60%的資金支援,利率僅為1.75%,這無疑將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這個領域。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雙碳”政策工具箱上新 綠色轉型加速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