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解決老問題 用上新技術(經濟聚焦·關注高標準農田建設②)

截至目前,河南累計建成6910萬畝高標準農田

核心閱讀

在河南,水資源不足、土壤肥力不夠以及資金投入有限等問題曾一度困擾當地的高標準農田建設。

為此,河南各地創新方式方法,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提升土壤肥力,同時拓寬融資渠道,進一步提升農田品質。一系列創新舉措,正助力河南高標準農田建設有條不紊地推進。

截至目前,河南省累計建成6910萬畝高標準農田,2020年基本建成1250萬畝,為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和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高標準農田建設成就不小,但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水資源不足、土壤肥力不夠以及資金投入有限等問題一度困擾著河南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者和種植戶。如何創新方式方法解決這些問題,調動各方積極性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從而提高糧食産量?河南各地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建設配套設施,發展節水灌溉

河南商水縣,名中雖然帶水,農業發展卻還是受到水資源限制。

1月中旬,趕著回暖天氣,記者來到位於河南商水縣張莊鎮的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區。放眼望去,處於越冬期的萬畝麥苗正是綠油油一大片,一眼望不到邊。作為産糧大縣,這裡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圍著“水”轉。

種糧大戶、商水縣楓未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邱守先掏出手機,打開手機應用輕輕一點,田裏整齊排列的固定式噴頭就噴出水霧,向麥苗均勻噴灑。“設定自動程式,一個噴頭可以均勻噴灌一畝地,單次耗水4立方米,成本才幾塊錢!”種了一輩子田,邱守先最掛念的是水。“高標準農田建設前,俺們都雇人澆地,一畝小麥澆一次水要花60多元,玉米就更多了,費水費力又費錢。”

站在一旁的天華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天華接著説:“2014年夏天特別熱,地裏旱得厲害,因為怕中暑,一天300元工資也沒人願意來澆地。眼看合作社的地要絕收,沒辦法,我們只能和農戶約定,誰負責澆水誰就可以拿走一半收成,這才挽回一部分損失。”

為探索解決當地農業發展的缺水困境,2020年,商水縣投入近2.3億元資金,在張莊、巴村兩個鎮一步到位建設了面積達5萬畝的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區。

“這是為了節水,在原有高標準農田建設基礎上的進一步提升。”據商水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祁勇介紹,示範區畝均增加了一個固定式噴頭,以及可以實現水肥一體化的268套機井設施。“通過無線網路,種植戶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澆水、施肥等,比普通農田節水75%以上,比原標準的高標準農田也要節水約50%,且噴灌更均勻、效果更好。”

“河南農業發展面臨水資源瓶頸,為此,河南在全省建成了150萬畝具有高效節水和智慧農業功能的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在接下來的5年裏,我們還要加大投入,在全省建設約300萬畝的同類示範區,作為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樣板。”河南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申延平説。

引導廣泛參與,提升土壤肥力

一條小路分開兩塊田地,都長著綠油油的麥苗,可仔細一瞧,一邊是黃土,一邊卻是黑土。同一個地方咋還有兩種地?走在唐河縣張店鎮王營村的田間,記者見到了這幅“奇異”的景象。

大臉盤、黑皮膚,種了一輩子田的唐河縣焱鵬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運停告訴記者,“這黑土是我們對原有的高標準農田進一步改良以後的土壤,沒想到肥力提高了,顏色也跟著改變!”

原來,2016年5月,國內某白酒廠家的原料供應商找到府,要老張種特種小麥,直供酒廠作原料。這個大單讓他喜出望外,可是聽完條件卻作了難,“每斤收購價比市場行情多1毛錢,價格不低。可是完全不讓施化肥、不讓打農藥,産量咋保證?最後能不能掙錢還得兩説。”老張硬著頭皮接下單子一試,第二年畝産果然降到了500多斤。“這下虧大了!”老張雖然有點懊惱,卻並沒放棄,“躺在原有的高標準農田上還是不行,得想辦法進一步增産才行。”就在此時,唐河縣農業部門組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會給了他啟發。

“培訓會上的專家告訴我,深松深翻、施用有機肥一樣可以增産增收!”2017年,老張咬咬牙,拿出36萬元,加上國家補貼的8萬元,購買了拖拉機和大型深松機,採用深松深翻的方法種地;又從附近養殖場拉來處理過的動物糞便,施放田間做有機肥。效果立竿見影,第二年,老張闔作社的平均畝産就增加了近200斤。再接再厲,在國家農機補貼政策支援下,他又陸續購入了大型收割機、新型播種機,實現了機械化的科學播種和秸稈高效還田。

據統計,河南省2020年共投入深松作業機械2.1萬台,完成深松整地作業面積1329萬畝。2020年,中央財政安排河南省農機補貼資金13.57億元,河南省級財政安排5500萬元,對深松機、秸稈還田機、秸稈打捆機等重點農機産品,在中央資金補貼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累加補貼。老張就是受益者之一。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為了保證糧食穩産、高産,在這方面我們十分注意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作用。”河南省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管理處處長黃幸福介紹,河南將提高耕地品質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內容,主要辦法之一就是提供補貼、進行培訓,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採取農機深翻、秸稈還田、施用有機肥和土壤改良劑等方法來改良土壤。

拓寬融資渠道,提高建設品質

乘車探訪尉氏縣張市鎮萬畝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區,剛到邊界,一座高達45米的中國移動5G基站就映入記者眼簾。

“現代智慧農業離不開高效數據傳輸,有了5G信號,操控可以更加精準,不信你看!”尉氏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吳新愛一邊介紹,一邊操控無人機起飛。遠處一架白色無人機隨即上天,隨著她的靈巧操控在空中同步“飛舞”。“還可以設定自動程式讓無人機自己飛。”吳新愛介紹,無人機噴灑農藥高效、快捷,然而以前由於信號延遲等問題,容易噴過界、噴過量,影響農作物品質。“5G信號傳輸快,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談起高標準農田建設,吳新愛頗多感慨。“有好的基礎設施,才能有高效農業,可這需要很大投入。”她對記者説,國家給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財政資金可以滿足基本建設需要。“張市鎮示範區的建設,每畝需要投資約4800元,超出國家標準的部分,都要由縣裏想辦法籌集。”吳新愛介紹,尉氏縣在政策允許範圍內使用了抗疫特別國債資金、整合涉農資金等辦法,多管齊下才完成了項目融資。“投資不少,但效果明顯,示範區小麥畝産平均增加180斤,現在可以達到千余斤。”

“縣裏在融資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想進一步發展,還得努力吸引各方投資。比如這裡的智慧農業項目,我們就積極爭取了中國移動河南分公司的支援,他們投資為這裡建設5G基站,目前已建成1個,全部建成後將實現示範區信號基本覆蓋,從而使各項新技術的運用有了通信基礎的支撐。”吳新愛説。

“財政投入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起到基礎性作用,但要進一步提升農田品質還得拓寬融資渠道。”據申延平介紹,河南各地創新運用貸款、發債、整合涉農資金以及吸引有關各方投入等辦法,用好用足各項政策和融資方式,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更上一層樓”提供了資金保障。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解決老問題 用上新技術(經濟聚焦·關注高標準農田建設②))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