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灣區

廣東民生援藏、就業援藏、智力援藏結碩果

林芝市人民醫院,廣東援藏醫生在與當地醫護人員交流。

林芝市第二小學的學生身著藏族服飾。

“粵菜師傅”培訓班結業,藏族學員們合影留念。

核桃酥,南瓜餅,西藏林芝街頭的藏餐廳怎麼端出了粵式點心?原來,這是啦咧思藏餐廳主廚阿旺玉珍從“粵菜師傅”培訓班學到的手藝。從培訓班結業後,餐廳多了幾道客人愛吃的廣東招牌菜,老闆將阿旺玉珍的月薪從7000元漲到了8000元,這讓她更有幹勁了。最近,她在嘗試用青稞面製作粵式點心。

粵菜香飄千里,包括“粵菜師傅”在內的廣東“三大”工程在林芝落地。廣東省對口支援西藏林芝,不僅為當地插上經濟騰飛的翅膀,更從就業、醫療、教育等實事發力,推進民生援藏、就業援藏、智力援藏,為林芝各族同胞奔向全面小康保駕護航。

▶就業援藏

學會做粵菜,月薪過萬元

20天時間裏要教會藏族學員17道菜,這是擺在培訓班兩位粵菜大師詹明亮和張志文面前的任務。今年6月,西藏首個地級市技工學校林芝市技工學校揭牌,第二期“粵菜師傅”技能培訓班也正式開班。

“第二期培訓班是零基礎班,我們只能因材施教。”17道菜是兩位老師精挑細選決定的,學員掌握後可演變出不同的菜式。“做法很簡單,只要學會了,開一家餐館沒問題。”詹明亮説。

“最近幾年來林芝旅遊的廣東遊客明顯增多。學會做粵菜可以吸引到更多廣東顧客。”在林芝經營藏餐餐吧的嘎瑪很想學好這門手藝。遇到操作複雜的地方,他就用手機錄下老師的做法,回到店裏再對著視頻反覆練習。

技能在手,就業不愁。“去年‘粵菜師傅’培訓班35個學員中,大概有80%的人在培訓後找到了更好的工作,部分學員現在月收入過萬元。”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幹部、林芝市人社局黨組成員程濤告訴記者。

在過去,林芝乃至整個西藏都缺少一所高水準的技工院校,技能人才相對缺乏。廣東投入3000萬元援藏資金,加上國家財政撥款2400萬元,在巴宜區覺木片區教育城內建成了林芝市技工學校。學校設置五大類22個專業,可以同時滿足500人的培訓需求。

“在廣東省對口援助下,學校還將繼續開辦短期技能培訓班,培訓項目主要是家政服務、粵菜師傅、‘創業+電商孵化’等,下半年計劃培訓農牧民和高校畢業生等各類群體2000人。”廣東省柔性援藏幹部、林芝市技工學校校長朱百家説。

就業是民生之本。依託林芝市技工學校,廣東正大力推進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三大工程”走進林芝,一系列就業技能培訓讓更多人實現更高品質的就業,助力林芝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

▶醫療援藏

引進患者所需,填補技術空白

“早上幹農活時,突然有些胸悶。”在工布江達縣錯高鄉衛生院,57歲的病人次仁措姆通過電腦視頻,向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的鍾小艷醫生描述身體狀況。就在幾分鐘前,次仁措姆的心電圖等體檢報告數據都已傳至廣州。問診結束時,鍾小艷醫生仔細詢問衛生院院長平措扎西藥房藥量庫存,開出了處方。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幫扶建設的網際網路醫院在錯高鄉衛生院落地後,這樣的遠端問診場景常常上演。

西藏地區地廣人稀,基層醫療力量十分有限,醫療資源很難做到全面覆蓋。有了網際網路醫院,林芝的老百姓不用離開西藏,就可以挂上廣東醫院的專家號。

“對於我們基層醫生來説,網際網路醫院很有幫助。”平措扎西説。錯高鄉衛生院的每一位醫護人員都在手機上安裝了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開發的“叮唄醫生”軟體,遇到一些慢性疾病、疑難雜症,可隨時在手機上與廣東專家溝通。

想要全面提升林芝地區的醫療水準,光靠網際網路醫院遠端診療還不夠。更關鍵的是要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人才隊伍。

廣東以組團式醫療援藏的方式,選派各類127人援助林芝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廣東省第九批援藏醫療隊員、林芝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徐永昊就是其中之一。

援藏近200個日夜,在重症監護室這個“高原生命救護站”,經徐永昊搶救成功的危重病人已有上百人,被當地群眾稱為“生命守護者”。

“到林芝以後,我首先考慮這邊的患者、醫院需要什麼技術,我們再將這些技術實實在在地落實下來。”徐永昊説。這次他帶來的針對腎功能衰竭病人的“床旁腎替代治療”技術,填補了林芝市在這個技術領域的空白。傳幫帶之下,當地醫院的治療水準有了很大提升。

醫療是民生之需。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十三五”期間,在廣東省的支援下,林芝市人民醫院在全區率先成功創建了“三甲醫院”。12家廣東省“三甲”醫院支援林芝市人民醫院18個專科專業建設,18位組團式醫療援藏人才傳幫帶徒弟38名,關節置換項目等廣東援藏醫生帶來的新技術頻繁落地、廣泛應用……不斷提升的醫療水準,成為林芝人民群眾奔小康的有力保障。

▶教育援藏

支援一所學校,留下一支隊伍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是林芝市八一中學古詩詞鑒賞社團的課堂。在學校校長、廣東援藏教師滕細浪的領讀下,藏族學生普布次仁朗誦完了一首唐詩。因為害羞,之前普布次仁幾乎不敢當眾大聲朗讀。

這樣的改變在八一中學悄然發生。滕細浪拿出八一中學社團匯總表,表上18個社團涵蓋了舞蹈、書法、足球、生物等各種學生感興趣的項目。“其中有10個社團是我們廣東的老師來了以後增設的,包括中國古詩詞鑒賞、古箏基礎、剪紙等。”滕細浪説。

扶貧必扶智。以組團式教育援藏全面提升教育水準,改變孩子們的精神面貌,加強民族團結,進而推動林芝經濟發展,這需要長期的投入,卻也是收效最長遠的做法。第九批援藏工作隊進藏以來,截至今年4月,廣東各類援藏教師隊伍從93人增加到228人,趕赴林芝不同學校發揮所長、補上短板。

走進林芝市第二小學,操場、教學樓煥然一新,教室裏硬體設施與發達地區的學校並無差別。但對於學校校長、廣東援藏教師李霞來説,差距仍然存在。“學校的德育課程和課外興趣活動很多,但通常只是量的積累,並沒有形成體系化的課程。”在廣東佛山從事德育工作幾十年的李霞告訴記者。

“德育教育課程要有延續性,我們希望圍繞德育課程體系編寫教材,將‘珍珠’串珠成鏈。”李霞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把當地長期以來形成的教學亮點保留下來,即便這一批援藏教師回到廣東,這套教育體系仍能持續運轉。

教育是民生之基。“努力做到支援一所學校,示範一個地市,留下一支隊伍。”這是李霞的目標。

夕陽下,學生在綠茵場上奔跑,不遠處高山冰雪融化,冒出一片翠綠。以民生援藏為龍頭,以就業援藏為重點,以智力援藏為支撐,林芝的“硬體”“軟體”水準同步提升,美好的生活就像格桑花一樣在這片高原綻放。(記者 黃敘浩 郭冬冬 張由瓊

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廣東民生援藏、就業援藏、智力援藏結碩果)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