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海綿泊位 分時停車 區域治理顯成效
編者按
一面是仍在快速增長的汽車市場,一面是巨大的停車位缺口,解決“停車難”問題迫在眉睫。毋庸置疑,“停車難”既是經濟問題,又是民生問題,在加速推進汽車産業發展的同時,如何化解“停車難”的民生痛點,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能力和水準。
目前,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已超360萬輛,並在不斷增長,全市的停車位整體較為緊張。西安市目前的老舊小區,主要是指20世紀80、90年代建設的住宅區。《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走訪看到,受制于當時經濟發展的客觀情況,老舊小區建設時在規劃車位方面並沒有進行更多的考量,沒有地下車庫,小區內只有數量十分有限的車位甚至沒有車位,目前亂停亂放、佔道停車、無車位可停的情況比較突出。
家住電子四路205所社區的郭女士告訴記者,這個小區經歷過多次改建,有舊樓也有新樓,部分新樓配備有地下車庫,但數量有限,遠不能滿足小區業主的車輛停放需求。“所以,一到晚上下班時間,院子裏的車只能各顯神通,原本就不寬敞的道路旁停滿了車,技術不好的司機在小區內則是寸步難行。”郭女士説。
記者了解到,由於這些老舊小區大多設施陳舊,還有很多業主將房屋出租給了租客,人員相對密集,小區車輛的管理就更為困難。
近年來,西安市進行了一系列化解老舊小區停車難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效果。通過動員小區所屬上級單位或者引入社會資本,西安市的部分小區目前已經在進行停車樓或者立體車庫的修建。
在西安市蓮湖區豐登小區,經由小區85%以上業主同意後,一座可容納154輛汽車的立體車庫正在準備修建。而為了修建這一停車設施,小區所屬街辦和主管部門,面向業主做了大量工作。蓮湖區住建局市政科科長李翔表示,老舊小區即便有空地能建停車樓,有時也會影響到部分居民的採光,因此修建停車樓必須廣泛徵求群眾意見。
但從整體上看,有條件修建停車樓和立體車庫的老舊小區實際上並不多,更多情況下則是需要小區通過重新規劃,重新劃分停車區域,適當增加一些車位,或是通過縮減綠化面積、拆除小區內違建和臨時建築,人為地增加一些車位。記者了解到,西安市新城區的海納小區,就通過拆除小區內違建,增加了60個停車位。
不過,僅通過小區自身的改造和建設,無法全面解決西安市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對此,2020年初,西安市政府辦公廳印發《西安市停車秩序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以緩解群眾停車難、出行難的問題。
方案特別指出,一是要研究出臺切實可行的鼓勵性政策,引導單位和小區利用空閒土地自建自用停車場並鼓勵對外開放;二是對於停車供需矛盾尖銳的單位和老舊小區,要深入開展區域治理,開通社區巴士引導綠色出行,減少小汽車保有量和使用率,探索夜間“分時段停車”工作思路緩解停車難。
事實上,早在2017年8月1日,西安市就發佈《停車場管理辦法》,提到住宅區周邊道路具備節假日、夜間等時段性停車條件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設置動態道路臨時停車泊位。
具體為“住宅區周邊道路具備節假日、夜間等時段性停車條件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設置動態道路臨時停車泊位。動態道路臨時停車泊位應當在現場公示停車時段、允許停放的範圍、違反規則處理等內容。超過規定時間在動態道路臨時停車泊位停放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或者城市管理部門依法進行處理”,這實際上就是在試點推行夜間臨時停車。
2020年7月中旬,西安交警雁塔大隊試點投用了第一批300個“海綿停車位”,在西安市長安西路快、慢車道兩側設置300個臨時停車位,夜間(21:00至次日7:00)允許車輛免費規範停放,日均滿足停車需求約500輛次。與此同時,西安交警也披露,將正式在西安城區設置22處“海綿停車位”,緩解部分老舊小區夜間停車難的問題。(記者 薛天)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西安:海綿泊位分時停車區域治理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