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每人平均GDP超16萬元
6日,廣州市粵港澳大灣區(南沙)改革創新研究院發佈《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改革創新報告(2020)》(下稱“藍皮書”)。
藍皮書指出,2019年大灣區經濟實現平穩增長,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4.4%,投資、消費、外貿、地産、金融形勢整體穩健。展望2020年,預計新冠肺炎疫情對大灣區全年GDP的負面影響約在0.5—1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整體將以回升為主。
藍皮書顯示,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2019年整體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1.62萬億元;每人平均GDP已達16.15萬元,但僅香港、澳門、深圳、珠海四市高於此平均線。
“大灣區經濟增速較2018年整體放緩,香港與澳門出現衰退。粵九市在大灣區中的經濟作用越發明顯,但各市經濟發展水準差異較大。”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代表該藍皮書主報告聯合課題組介紹,2019年粵九市在大灣區各城市經濟總量佔比為75%,其中廣州和深圳共佔43%。
投資是大灣區經濟增長重要拉動力,藍皮書顯示,2019年粵九市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2.3%,連續5年保持10%以上高增速。從消費來看,粵九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合計約3萬億元,佔全國的比重達到7.3%,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粵九市進出口貿易增速高於全國整體水準,佔據廣東省95%以上的外貿份額,港澳發揮著促進向外發展、加強對內融合的作用。
展望2020年,藍皮書認為大灣區仍將面臨多重機遇與挑戰,因此建議,大灣區在未來發展中要著重促進各市發揮特色,進一步推進大灣區向“極點帶動”“軸帶支撐”的區域佈局方向發展。疫情結束後可加大基建投資逆週期調節力度,加快構建海、陸、空國際大通道,完善基礎設施網路支撐,並推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探索金融互聯互通與開放創新,共建國際金融樞紐。同時,以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三大自貿片區為支點深化粵港澳經貿合作,攜手開拓國際市場,引領新一輪對外開放。(記者 周甫琦)
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每人平均GDP超1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