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灣區

用“繡花”功夫為城市“美顏” 老城市煥發新活力

永慶坊升級改造後成為廣州城市地標,不少遊客慕名前來“打卡”。

貫穿白雲山、花果山、越秀山的廣州“雲道”對外開放,不少市民順著“雲道”感受花城新活力;佛山禪城祖廟商圈,石灣陶塑、佛山剪紙、木板年畫等傳統技藝,成為禪城文商旅融合探索中的“網紅打卡點”……

發展是對使命的響亮回答。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廣州市荔灣區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他指出,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搶抓大機遇,煥發新活力,廣東正不斷讓老城市煥發新活力,落實全生命週期管理理念,把全生命週期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保護中傳承展現嶺南城市魅力

珠江之濱,白鵝潭畔,沙面島遊人如織。沙面街道翠洲社區志願者馬雪萍在島上出生,至今住了60多年。

從小處落筆,以“繡花”功夫打造精品工程的沙面歷史街區提升工程,讓她很欣慰。馬雪萍常和街坊們開玩笑説:“在沙面島可以看到珠江上一江兩岸的燈光,相當於免費享受了珠江夜遊的一半景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廣州考察時強調,要“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從2009年開始,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王世福團隊就以保護歷史文化為前提,進行永慶坊規劃設計工作。“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啟發了我們對傳統歷史街區保護的方法和路徑。”王世福説。

廣東老城微改造正邁上新臺階。截至2019年底,廣東累計實施“三舊”改造面積達80.04萬畝,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珠三角九市共保護與修繕傳統人文歷史建築567萬平方米。如惠州橋西街道惠民空間、中山紀念堂周邊地區等老城微改造項目,讓隱匿于老城裏的嶺南歷史街區重現魅力。

珠江畔,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三館合一”項目正在加快建設。項目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表示,選在白鵝潭建設“三館合一”項目,是為了讓文化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讓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文化熏陶。“讓文化元素有機融入城市整體規劃佈局之中,嵌入廣州‘一江兩岸’標誌性風景帶,支援廣州建設嶺南文化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門戶,助力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

在發展中創新迸發城市新活力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粵劇藝術博物館,關心粵劇藝術的傳承和保護。這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粵劇院院長曾小敏備感暖心。

“今年我們策劃推出了線上春班、粵劇線上小遊戲等系列線上活動,主動與各大直播平臺聯手,一系列獨具特色的線上直播晚會線上觀看人數累計超500萬人次。”曾小敏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滿意不滿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管理和服務狀況是重要評判標準。”

在廣州南沙,開辦企業無需行政許可,只要按照流程完成實名認證、自主申報、信用承諾等環節。“最快10分鐘就能辦好一張營業執照。”澳門電子金融貿易促進會副會長馬俊連連點讚。

城市煥發新活力,正不斷推動業態升級,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隨著城市的升級,城市的營商環境也在出新出彩。

2019年5月16日,廣東省政府網站發佈通知,推廣實施11項新形成的廣東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成果,其中7項在全省範圍內複製推廣,這其中主要就是構建出彩營商環境的經驗。

“廣東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突出的特點是推動科技創新賦能老城市新活力。”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表示,廣州以大格局、大氣魄、大手筆匯聚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遵循“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産業發展—生態優化—人才支撐”全鏈條的創新發展規律。

數據更具説服力。在深圳,走進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生機與活力撲面而來。工場負責人鄧小昆感慨地説,從首批創業團隊入駐到如今,不到兩年時間,工場共入駐25家創業團隊,團隊總人數由首批的49人發展至如今的300余人。

城市煥發新活力,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百姓獲得感幸福感滿滿。

  一線回訪

廣州永慶坊:融合傳統現代 延續城市根脈

5月的早晨,廣州荔灣老城中的永慶坊,陽光灑在麻石地板上,狹窄的街道上,五光十色的現代化店舖裝飾與西關老屋的青磚灰塑相映成趣。

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永慶坊這條廣州老街正在微改造中煥發新生——從一個危舊房集中的片區,到成為充滿文化氣息的城市地標,市場化運營的方式為老城更新改造提供了新樣本,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注入了新活力。

“我們一家在這住了30多年,沒想到家門口竟成了旅遊區。”70歲的林燕霞是永慶坊的老街坊,現在她每天最享受的是暮色下抱著小孫子在家附近散散步,偶爾當起“志願導覽員”,給遊客介紹廣州西關的“威水史”。

“當時這裡曾是廣州市危舊房最集中的區域之一。”站在青石板上,林姨向記者感慨。

“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為老城區進一步改造指明瞭方向,永慶坊二期建設從此進入了“快車道”。

荔灣區住房和建設局二級調研員江偉輝迫不及待向記者展示永慶坊二期項目示範段的成果:“全長1.2公里的騎樓街外立面,都穿上了灰白色彩為主的‘新衣服’,還以復古的設計還原以前的士多店、老照相館等。”

因為看中永慶坊獨特的文化氛圍和未來發展前景,亮風臺科技總經理韓磊3年前就在永慶坊初創公司,如今企業員工規模翻了2倍。讓韓磊欣喜的是,這個開放包容、充滿文藝氣息的街區,不僅讓他和他的員工找到了歸屬感,更讓他們找到了“鄰里知音”,嗅到了新商機——公司近年與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合作,運用AR技術讓博物館裏的珍貴藏品“動”起來。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柳時強 畢嘉琪 李文軒 李鵬程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吳偉洪 徐昊 

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用“繡花”功夫為城市“美顏” 老城市煥發新活力)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