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新建公園、綠道“進度條”刷新
各類公園、古樹保護園開工45處,建設綠道65公里
6月12日,沿護城河和大明湖公園修建的泉水綠道基本建成,環形綠道總長6.6公里,根據所在位置不同,分別命名為西河健步、明湖淩步、東河平步、泉石信步、南河漫步,同時設置智慧步道系統,市民可以註冊並登錄智慧步道系統,系統會實時顯示運動人數和運動里程,以及運動達人排行榜。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王鋒 攝
公園、綠道這些離我們身邊最近的綠色福祉備受關注,不知不覺間,城市裏生機盎然、科技感滿滿的綠道,兼具童趣與自然、文化韻味濃的公園多了起來,一次偶然間的邂逅都讓我們十分欣喜。
據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最新發佈,2024年“新增公園綠化活動場地200處”這一民生實事事項的“進度條”正在加速推進。截至目前,各類公園、古樹保護園開工45處,開工建設各類綠道65公里,2024年首批80處共用綠地面積達53.5萬平方米。
據悉,今年以來,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以“項目深化年”為總牽引,堅持生態園林、百姓園林、活力園林、文化園林、智慧園林“五個園林”理念,以人民為中心,高質高效推進2024年“新增公園綠化活動場地200處”民生實事事項,全力建設公園、綠道項目,加大綠地開放共用,持續拓展生態公共空間,增進民生綠色福祉。
各類公園、古樹保護園開工45處,整理綠化用地28.6039萬平方米,栽植喬木3543株,灌木5079株;開工建設各類綠道65公里,整理綠化用地19.2214萬平方米,栽植喬木3468株、灌木6105株;推出2024年首批80處共用綠地,面積53.5萬平方米。
在修建公園的過程中,不斷注入文化元素,遵循“一園一主題,一園一特色”原則,打造主題突出、功能完善、生態良好的特色文化公園。例如,高新區漢峪公園玉蘭園以栽植多品種玉蘭及雕刻服務設施立面,彰顯“玉蘭文化”;天橋區元首針織公園注重融入針織元素;鋼城區鋼鐵公園凸顯“鋼鐵文化”;商河縣大槐樹社區公園挖掘最美“鄉愁記憶”;萊蕪區在遊園方案中體現“昆蟲”“節氣”等主題及文化符號。
眼下,綠道成為泉城的另一道亮麗風景線。今年以來,園林和林業綠化部門相繼建設了“一湖一環”綠道、九龍山綠道、華山綠道、龍脊河綠道、北大沙河綠道等山林、濱水綠道,在凸顯濟南綠道特色的同時,也關注到了綠道的貫通及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增強綠道的可達性、辨識度,方便市民體驗暢遊,構建“多層級、多類型、多節點、網路化”城市綠道系統。
公共空間與城市環境相融合、休閒體驗與審美感知相統一,串聯城市自然山水人文,服務百姓休閒遊憩健身,促進城鄉綠色協調發展,一條條綠道成了陪伴在市民身邊有活力、有溫度的綠色新空間。
另外,在“共用綠地”的打造上,“公園+”的實踐不斷變換新玩法,創新融入特色主題,疊加“潮玩”“運動”“科普教育”等元素,舉辦各類特色主題活動,豐富業態。同時,市民活動時間表、節目單都隨時公佈更新,市民遊客到公園景區可以不斷獲得遊覽新玩法、休閒新體驗、服務新場景。
記者了解到,除了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今年市園林和林業綠化部門還編制發佈了《濟南市文化公園規劃建設導則》(試行)、《濟南市古樹保護園規劃建設導則》(試行)、《濟南市兒童友好公園建設導則》(試行)、《濟南市街頭遊園、口袋公園小區附屬遊園建設導則》(試行)、《濟南市公園綠地開放共用技術指南(試行)》等5項導則。同時,加大公園設計方案研究,指導不同各類公園文化建設、共用綠地的開放管理,為民生實事實施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讓標準先行,讓項目建設更規範,讓市民的獲得感更強。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 楊璐 通訊員 高宏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