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體育産業集團人造草坪生産線。記者 劉振興 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産力”。
可見,新質生産力是新類型、新結構、高技術水準、高品質、高效率、可持續的生産力。從産業發展的角度説,發展新質生産力,必須要緊緊圍繞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堅持先立後破、因地制宜,統籌推進傳統産業改造提升、新興産業培育壯大、未來産業超前佈局,在尋“新”求“質”上爭先進位,築牢實體經濟之基,強化創新驅動之本,激發經營主體之力。
向“新”而行改造升級傳統産業
5月28日,走進位於夏津縣的興時棉業有限公司廠區,現代化的紡織設備在車間內高速運轉,工人們忙碌而有序地工作著。“以前的織機噪音特別大,車間地面上都是水,工作環境不好。現在這個車間是2021年更新的設備,生産全部實現自動化。”企業總經理時紹興説。
自2016年接手企業以來,時紹興帶領團隊不斷學習新技術,引進了一系列新型設備,提升産品品質,改善生産環境。過去需要70名工人才能完成的生産任務,現在最多25人即可完成。通過技術升級和設備改造,不僅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用工成本,生産效率和産品的市場競爭力更是得到顯著提升。這家成立於2000年的老牌紡織企業,正在煥發新的生機。
“傳統産業不是低端産業,只有夕陽技術沒有夕陽産業。”市工信局局長孫洪昌認為,把握傳統産業與新質生産力的關係,關鍵是要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積極促進産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經營傳統産業的企業注重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精耕細作、深度經營,同樣可以達到超越傳統的高度。
全市上下錨定先進製造業強市建設,向“新”而行,推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202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臺《支援企業技術改造促進先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實施意見》,推進“千項技改、千企轉型”。2023年,全市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8.6%,113個省重點導向目錄項目完成投資214.82億元。推動延鏈補鏈強鏈,編制産業發展規劃、産業鏈一體化發展圖譜,按圖索驥、南融北接,優化産業佈局。2023年,共舉辦産業發展峰會77場,開工標誌性産業鏈項目301個。堅持“一縣一集群”,實施産業集群壯大行動計劃,提升規模效應和競爭力。2023年,新增電子資訊(積體電路)、新型紡織、調味品等3個省級特色産業集群和化工新材料、大豆玉米精深加工等2個省級“雁陣形”集群,省級以上産業集群達15個。
永鋒集團與中國寶武集團合作建設德瑞智慧製造産業園,在全省率先建成國際領先的鋼鐵短流程綠色環保智慧示範項目;華魯恒升利用現有氣化平臺,形成“一頭多線”迴圈經濟柔性聯産,在做大化工新材料板塊的同時,也在佈局新能源電池相關産品;福洋生物圍繞玉米深加工和生物産業,從澱粉基化學品、營養製劑、功能産品到高附加值醫藥産品,走出一條産業層層深入的長遠發展路徑……一批批支撐性項目的竣工投産,有效推動我市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為做強主導産業注入新的動能。
以“新”提質培育壯大新興産業
新質生産力,起點是“新”,關鍵在“質”。有別於傳統生産力,新質生産力所涉及的領域更新、技術含量更高。近年來,我市加快戰略性新興産業佈局,深入實施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工程,集中抓好電子資訊、新能源、高端裝備等特色産業培育力度,産業發展以“新”提質,點燃了高品質發展引擎。
全面融入積體電路國産化佈局,我市將電子資訊産業作為“一號産業”重點培育,出臺《關於加快積體電路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聚集要素資源、加大招引力度,有研半導體、英望科技、恒芯電子等高端優質項目發展勢頭強勁。
2018年7月,有研積體電路用大尺寸硅材料規模化基地項目落戶德州,開啟了我市與中國有研科技集團合作的序幕。經過多年發展,“有研係”陸續在我市落地7個項目,投資超過97億元。我市也成為有研集團在全國投資佈局規模最大、業務領域最廣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以此為依託,我市積極佈局半導體材料和封裝測試等關鍵項目,全市現有電子資訊産業規上企業123家,初步形成了硅材料、晶片設計、封裝測試、終端應用等較為完整的産業鏈條。在三線城市崛起“一線産業”,成為我市大力發展電子資訊産業的生動寫照。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新質生産力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科學進步作為支撐。在全國體育器材領域,泰山體育産業集團有限公司位列前茅。負離子人造草坪、智慧冰雪裝備、智慧健身裝備……從一個家庭作坊到制定國際標準的世界知名品牌,泰山體育依靠科技創新,實現華麗轉身。
據泰山體育産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卞青峰介紹,泰山體育是全國體育行業唯一一家連續兩次獲得國家創新大獎的企業,也是全省首家獲得“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的體育企業。他們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4%用於研發,擁有國內外研發人員1000多人,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還給予穩定的激勵和經費支援,企業參與制定國內國際行業標準200多項,獲專利數居全國同行業第一。
大力發展新興産業,我市先後培育了樂陵高端體育裝備、齊河縣先進裝備與智慧製造、寧津縣健身器材、陵城區紡織服裝、天衢新區電子資訊(積體電路)、夏津新型紡織、樂陵調味品等7個省級特色産業集群。新興産業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鮮動能,一季度,我市以新技術、新業態、新産業、新模式為顯著特徵的“四新”經濟佔GDP的比重達32.7%,較去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四新”經濟投資同比增長19.7%,佔全部投資的53.5%,較去年同期提升6個百分點。
綠色煥新超前佈局未來産業
綠色發展是高品質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産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産力。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疊加的重要支點城市,我市應該怎樣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我們資源要素制約問題比較突出,存在能源基數偏小、發展空間受限等問題。”市發改委主任劉澤華表示,為破解瓶頸制約,我市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重點任務,加強節能、節水設備推廣,提升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水準。目前,全市成功創建1個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和3個省級綠色工業園區,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工作連續3年位列全省首位,能耗“雙控”連續3年獲得省節能獎補資金。
同時,堅持“新能源+儲能”發展思路,優化能源供需結構,積極開發“風”“光”綠色生産力。以慶雲縣為例,他們的新能源發電量達11.74億千瓦時,全社會用電量10.2億千瓦時,“綠電”發電量是全縣社會用電量的1.15倍,成為全省首個“綠電”發電量超過全社會用電量的縣。
加速挺進氫能産業“新藍海”。年初印發的《德州市新能源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中多次提及氫能。據市工信局副局長楚華衛介紹,我市煤化工、鹽化工等産業基礎雄厚,氫氣來源充足。陵城區、齊河縣、臨邑縣、天衢新區等多地紛紛引進投資氫能相關項目,氫能項目投資力度不斷加大。氫普(德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規劃産能為年産氫燃料電池電堆6000套左右,26款氫燃料電池車型登上工信部公告目錄;中機寰宇(山東)車輛認證檢測有限公司是省政府與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合作落地的企業,可對氫燃料電池車輛實現“整車-系統-零部件-原材料”的全方面認證檢測服務。
為搶佔未來産業發展的新賽道,我市還瞄準高精尖産業前沿,積極佈局人工智慧、新型儲能、生命科學等未來産業。4月10日,北京交通大學——德州元宇宙技術聯合實驗室揭牌和德州元宇宙産業創新園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與腦機介面、人形機器人、元宇宙等多個企業達成合作意向;魯北大數據中心作為“十四五”時期我省重點規劃佈局的三個省級區域中心即將投入試運作,將為未來産業提供算力支撐;以利恩斯科技為代表的航空加速度感測器産業、以大旺機器人為代表的人形機器人産業、以歐倍爾為代表的數字孿生産業加速融聚、有中生新。
培育新興産業競爭力,搶佔未來産業制高點。新時代新征程上,德州正在加快形成更多新質生産力,為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勁支撐和持久動力。
□本報記者 王志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