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水網“一軸四橫”德州市域連通西線引調水項目現場。記者 姜偉 攝
水是生命之源、生態之基。德州作為北方水資源緊缺城市,近年來,創新開展節約集約用水整合改革,著力把水串起來、把雨洪水蓄起來、把長江水用起來、把黃河水減下來、把地下水替代下來,奮力實現“缺水城市不少水”目標。
在市委改革辦、市水利局、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住建局等多個成員單位共同努力下,全市2023年萬元GDP用水量達50.95立方米,比2020年降低20.26%;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達12.98立方米,比2020年降低14.46%,提前兩年實現“十四五”目標任務。
提效:智慧水務推動水資源優化配置
我市每人平均水資源佔有量234立方米,僅為全省每人平均的61%、全國的10%。面對水資源緊張形勢,實施節約集約用水整合改革迫在眉睫。
在我市污水處理的前端,光大、上實、卓澳、國電銀河、諾然5家污水處理廠排放的尾水,正源源不斷流進位於德城區北側的德州市新生水廠,經過深度處理,尾水“重獲新生”,成為了達到地表水準IV類標準的再生水,可以滿足工業中水回用、市政綠化、農田灌溉、河道水環境改善等多種需求。
“通過我們水廠的處理,有效降低了尾水中的COD、氨氮等指標,凈化後的再生水可直接滿足企業的用水需求,目前最大日處理能力達30萬噸。”德州市新生水廠維修部部長尚帥介紹,新生水廠作為《德州市城區水系連通與水環境提升(活水補水)專項規劃(2023—2035年)》中的重要水源地,將向城區水網持續輸送中水,保障農業灌溉和生態環境的用水需求,做到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視線來到供水中端,在德州公用水務集團的指揮調度大廳,一塊標注著中心城區供水網路的可視化大屏格外顯眼。走近看,大屏上的每一個點位代表一個小區,當出現供水異常情況時,點位上的指示信號將變成紅色,工作人員坐在電腦前就可查看流量、流速、水壓等實時資訊,方便完成預檢工作。
前不久,天衢新區一居民小區水管發生暗漏,工作人員僅用一個小時就找到了隱藏在地下的漏點。高效率得益於我市的智慧水務系統,該系統將水網資訊與城市三維地理位置資訊相結合,通過分區計量和數據分析,可以對自來水管網漏水進行精準預警。
“目前分區計量覆蓋了中心城區的70%左右,我們充分利用現有智慧水務系統和30分鐘服務圈等措施,漏失率由2022年的10%降到了目前的6.71%。”德州公用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常萬敬介紹。
開源:強化節水基礎設施建設
7月4日,在山東水網“一軸四橫”德州市域連通西線引調水項目現場,施工人員正在緊鑼密鼓進行橋面鋪裝作業。“前期的河道疏浚部分已經完工,目前正在進行小王莊景觀橋的鋪設施工。”山東水網“一軸四橫”建設管理處處長李文濤介紹。
作為我市的重點水利項目,山東水網“一軸四橫”德州市域連通項目線路總長252公里,在德州市域通過東、西兩條縱向引水線路,將黃河、徒駭河、德惠新河、馬頰河、運河五大幹流進行連通,致力於形成一張覆蓋全市的水系網路,為節水供水保障提供強大基礎支撐。
山東水網“一軸四橫”德州市域連通西線引調水項目工程科副科長于銀河介紹,西線引調水項目建成後,馬頰河水面寬度將由100米擴大到170米,李家橋閘落閘後能增加河道蓄水量1000萬立方米左右,相當於新增一座小型水庫,同時可以最大限度攔蓄雨洪水,工程預計今年10月底完成。
在寧津縣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核心區,一座座高5米、寬300米的大型平移式噴灌機整齊排列,這些機器跨度較大,可以根據不同地塊的土壤墑情,有針對性地設定出水量,取代了傳統大水漫灌的澆地方式,極大提高了灌溉精準度和節水率。
“我們計劃利用3年時間,完善現代化灌區建設,解決水資源不足、地下水超採等問題。”寧津縣水利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陳允梅介紹,該縣作為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縣,去年以來共投資3.84億元,累計完成面積23萬畝,其中國企和種糧大戶規模流轉土地8.16萬畝實現高效節水全覆蓋,年節水量408萬立方米。
為更合理開發和利用好水利資源,我市搶抓全省深化節約集約用水整合改革試點市機遇,2023年投資6.57億元完成潘莊、李家岸、頭屯、豆腐窩4個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開展“噸半糧”示範區、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區、節糧減損示範區、綠色生態示範區建設,目前,全市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838.4萬畝。
節流:企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平原縣地處黃河下游的魯西北平原,是資源型缺水地區,主要水源為黃河水和地下水,當前,全縣被列為深層地下水禁採區和黃河流域水資源超載區。“想要破解用水瓶頸,補齊用水缺口,須依靠長江水,但是長江水工業供水價格又遠高於黃河水,企業用水成本高,實施綜合水價改革尤為必要。”平原縣水利局水資源辦公室主任李金華説。
去年以來,平原縣統籌推進黃河水和長江水統一配置、統一定價、統一管理,通過對全縣取用水、取水許可、水價執行情況等進行梳理總結歸納,出臺了《平原縣區域綜合水價改革實施方案》《平原縣區域綜合水價改革方案實施細則》,完成了供水成本監審報告,最終確定黃河水和長江水的綜合水價為2.59元/立方米。
如今,平原縣通過優化區域供水結構、搭建多水源供水管理平臺、制定出臺綜合水價政策等措施,探索形成了“一個水價+一企一定額+累進加價+節水獎勵”的水價新模式,構建了黃河水、長江水同質同價“雙保障”的供水新秩序,有效促進了區域水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去年3月,我省選取平原縣為黃河水資源超載區區域綜合水價改革試點,相關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
記者在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看到,各類水回收、節水設備貫穿整個生産區域。早在2017年,為保護地下水資源,華魯恒升就已關停全部深井,2018年開始取用引江水,成為全市首家取用引江水的企業。連續幾年,華魯恒升累計投入上億元,實施了超濾濃水回收、反滲透濃水納濾回收、迴圈水站水質提濃節水減排等改造項目,按同口徑對比,企業年節水量達1500多萬立方米。
“多年來,我們的生産規模逐漸擴大,但用水量沒有同步大幅增加,萬元營業收入用水量和單位産品耗水量反而逐年下降,目前已達到行業先進水準。”華魯恒升水專業工藝專業工程師任開路介紹,目前,企業的引江水比例達45%,再生水供水能力達每小時2000立方米。
以華魯恒升為例,我市聚焦典型的節水工業企業主體,通過“立標桿”“選領跑”“評龍頭”,推動工業園區、企業水效對標達標,推動提升企業自主性和積極性。2024年,全市新增市級綠色工廠30家、綠色工業園區8家,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96.4%。
“市水利局將與相關部門協同配合,打造全市域水系連通、全市域城鄉供水現代化、全市域深化農業綜合水價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全市域綜合水價改革、全市域水預算改革等5個全市域特色樣板。爭創全國‘全市域’水預算管理試點。在基礎好的縣市區建設節水創新産業試點項目,積極推行‘節水貸’和合同節水,大力推動節水産業發展,進一步深化全市水資源節約集約改革。”市水利局副局長王書芹表示。
□本報記者 董天力 本報通訊員 李祿超 李巍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