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石溝村成為《溫暖的味道》等近20部影視作品的取景地。王 雷 攝
去年年底以來,縣域經濟意外收穫一波熱度。
從第三方數據看,2023年12月以來,中國有10個省級行政區新增127家4A級景區,其中65%分佈于縣城及縣級市。
從現象級事件看,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地方通過影視作品變為熱門旅行目的地。比如説,《我的阿勒泰》帶火取景地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哈巴河縣,“阿勒泰”成為一種影視IP。
而影視IP可以觸發文旅消費力,帶動旅遊業的原地爆發,餐飲服務業、線下娛樂演出、酒店民宿、文旅景點的聯動……在文旅火熱“出圈”的當下,這是影視取景地期冀的發展景況。
“那些被影視劇‘卷’紅的取景地讓一些曾經無人問津的縣城、鄉鎮和村莊看到了迎來客流量和強勁消費力的可能性。”業內人士表示,“作為電影之都,青島的取景地資源有著被激活的稟賦,在有情懷的當地人的堅守、有資源的項目人的加持之下,那些‘待字閨中’的取景地必將蓄勢而發。”
釋放中的紅利
在今年的中國旅遊日,優酷發佈的《2024“影視+旅遊”融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影旅融合帶火地方旅遊,帶動遊客、收入“雙增長”;縣域“追劇遊”持續升溫,微短劇成為新鄉村文旅指南;影視IP主題展、線下快閃等文化創意新空間成旅遊新場景。
優酷形成這份《報告》有著“多部熱播劇帶火地方旅遊”的底氣:《追光的日子》帶火巽寮灣金銀灘、東江沙公園等,帶動惠州文旅消費約18億元;受《長月燼明》熱劇效應,蚌埠2023年“五一”假期期間實現旅遊收入14.94億元……
“作為一種大眾文化産品,影視劇展現的城市地理、人文歷史具有強大的‘磁場’,觀眾看後自然會涌動起親臨現場的渴望。”一位影視劇創作者認為,這種熱潮也是城市文化軟實力的一種體現。
暑期到來,影旅融合的紅利仍在不斷釋放中。旅遊目的地的下沉化趨勢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一位旅行社從業者坦言,“現在,下沉市場的硬體建設與軟體服務正在升級,高鐵、高速路等交通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交通的便利大大提升了縣域市場的效率。”而從影視創作主體來看,不少影視劇題材有著“逃離北上廣”的傾向,出現了從“他鄉”到“歸鄉”的創作現象。這些都是影旅融合在縣域呈現火爆之勢的“助燃劑”。
期待中的探索
在青島,“影視+文旅”的融合跡象已顯。
沿著位於西海岸新區鐵山街道楊家山裏鄉村振興示範片區的鐵山水庫蜿蜒向裏,後石溝村靜臥於此。在今年的熱播劇《南來北往》中,有段汪新與歹徒在村莊交手的槍戰戲正是取景於此。
後石溝村與取景地結緣于《溫暖的味道》劇組。“2015年,這個劇組要尋找鄉村取景地,政府工作人員便邀請劇組到後石溝村采風。”鐵山街道宣傳辦負責人劉心怡介紹,“村中良好的自然生態、淳樸的民風給主創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後,又有《舍我其誰》《疫戰》等近20部影視作品取景於此。”
“後石溝村將‘生態優先、文旅發展’確定為發展主基調。如今,村中的影視步行街、農家庭院、淘寶商店、大槐樹、蔬菜合作社等影視場景都是後石溝村著力完善鄉村影視基地配套的成果。”後石溝自然村黨支部書記劉芳告訴記者,“農忙種地,農閒演戲”已是村民生活的一部分。
另一案例則是萊西市南墅鎮的石墨礦區“活化”為青山湖影視基地。
在青山湖影視基地,時間仿佛停滯在20世紀80年代——飽經風雨的青灰色廠房、古舊的職工俱樂部、老礦區辦公樓、招待所、職工醫院……“現存的家屬樓、職工宿舍、職工俱樂部等老建築都是那個年代的産物。”萊西市南墅鎮文旅辦主任張雲奕介紹,“大概是2021年初,我們在招商時通過一個偶然機會引起《蠅島》劇組的注意。劇組在實地考察後認為這是個很合適的取景地。經過商議後,我們全力配合劇組工作。”
首次與劇組的成功接洽打開了當地政府借“老廠區”做“新文章”的發展思路。2021年開始,南墅鎮便著手打造影視基地。有著多年影視從業經驗的張新鋒看中南墅鎮這片老礦區的影視潛力,決心躬身“入局”,成為青山湖影視基地的負責人。
“拍攝年代戲的關鍵在於高度還原年代場景的實景取景地。而帶著時光濾鏡、自成體系的老建築取景資源並不多。可以説,這裡是拍攝年代戲的絕佳取景地。”張新鋒説,基地成立第一年就引進了20多個劇組,至今已有40多部影視劇在此拍攝,其中,《我在等,風也在等》《繁花之大時代》《無形獵手之危險遊戲》等皆是“爆款”。
2023年,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公佈了20個全市影視拍攝取景基地認定名單。“今年,縣域旅遊經濟可以用‘爆髮式增長’形容,不少曾經鮮為人知的縣域目的地通過‘影視取景’而被觀眾知曉喜愛,成為粉絲打卡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主城山海外景資源、東方影都棚拍基地的基礎上,工業小鎮、現代鄉村的“入鏡”可以進一步豐富青島“全地形”拍攝的取景庫。當然,對那些帶有時代印記、鄉土氣息的取景地而言,由此也獲得一次求新求變的機遇。
融合中的可能
《去有風的地方》《我的阿勒泰》等影視劇的爆火,無不反映人們日漸希望在鄉村旅遊中收穫多樣化體驗和精神價值。在這一背景之下,如何在“風物+旅遊”的融合思維視角下,以地域化邏輯再造鄉村意象,推動鄉村旅遊走出影旅融合新路子,以“多維融合”助推鄉村旅遊業提質升級,已成為一個重要話題。
作為南墅鎮文旅辦負責人,張雲奕告訴記者:“南墅鎮將牢牢把握此次入選青島影視拍攝取景地的契機,引劇組、強置景、緊拍攝、廣宣傳。當然,目標遠不止於此。未來,將以青山湖影視基地為依託、以影視文旅體驗為發展方向,大力發展本鎮影視文旅産業。”
抓住機遇的後石溝村,在未來發展規劃上與南墅鎮不謀而合。西海岸新區鐵山街道正統籌打造抱團發展的楊家山裏片區:片區以後石溝村為核心建設鄉村影視基地,鄰近的四個村莊主打採摘、民宿和餐飲,形成集多種業態于一體的精品旅遊線路,實現優勢互補、抱團發力,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近幾年,旅遊業逐漸復蘇,短途出遊熱度高漲,鄉村文旅發展勢頭較好。”青島大學旅遊與地理科學學院教授、青島市文化和旅遊特聘專家趙玉宗認為,“影視+鄉村文旅”的發展路徑,實際上要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借助影視作品推介當地特色文化、景觀,目前憑藉影視‘出圈’的鄉村小鎮都做到了這一點;第二步,也是實現長足發展至關重要的一步,即要完善鄉村文旅的前後端配置。”趙玉宗説。
有業內人士表示,影視是激活鄉村文旅“一池春水”的引子,要使之“春意常駐”,不僅要將取景地打造為網紅打卡地,更要創新豐富遊客體驗,必要時,還需要引入有經驗的社會資本加以打造。
作為青島影視取景的重要補充,工業小鎮、現代鄉村對於構建“全地形”影視取景格局具有優勢。“一方面,影視作品的拍攝年代、故事情境有多樣化的需求,工業遺存、鄉村風景是類型影視産品的必要背景;另一方面,影視生態進化迅速,從年代戲到現代戲,從短劇、微短劇到短視頻,不同長度、不同投資、不同年代的影視作品需要不同成本的影視取景地。”該業內人士指出,青島有著“影視之都”的硬實力,可以繼續放大影視效應,承接東方影都的溢出效應,在可持續衍生、轉化和發展經典影視IP方面作出更多探索。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王雷 實習生 劉子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