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風陣陣吹蔓秧,瓜田處處飄清香。眼下正是西瓜成熟上市的季節,走進山東省東平縣東平街道無鹽村,一排排整齊的溫室大棚映入眼簾,瓜香氣息撲鼻而來。
無鹽村種植的2K西瓜以口感甜脆、糖度高而遠近聞名,深受消費者喜愛。無鹽村黨支部書記萬忠華説:“我們村的西瓜每畝産量9000斤以上,每畝收益15000多元。”
東平縣東平街道種植的西瓜。新華社記者 孫曉輝 攝
東平湖為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常年水面209平方公里。東平湖畔的無鹽村三面環山一面鄰水,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這裡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氣候適宜的特點,發展特色農業條件得天獨厚。
萬忠華告訴記者,去年以來,無鹽村探索“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戶”模式運營,建成了特色農業示範基地。目前,示範基地建成151個大棚,種植西瓜、哈密瓜、聖女果、黃瓜等農産品,村集體年增收40萬元。
東平縣東平街道的種植大棚。新華社記者 孫曉輝 攝
“我在村裏承包了10個大棚,平時只要做好日常管理,育苗、施肥、銷售街道上全給解決了,不用擔心銷路。”無鹽村種植戶侯昭亮説。
同樣位於東平湖畔的東平街道東豆山村,村黨支部書記胡興亮多次外出學習“取經”,決定帶領村民發展蔬菜大棚種植。僅僅一年多時間,東豆山村建起果蔬大棚75個,畝均增收過萬元。
東平湖畔的村民腰包越來越鼓,村容村貌更“靚”,精神生活也更加豐富。據介紹,東平街道通過文藝演出的形式寓教于樂,向村民宣講敬老愛親等內容,今年已累計組織演出進村50余場。“教人勤勞致富、改善家庭關係,演的都是身邊的人和事。”村民王守純説。
推進鄉村振興,關鍵在“頭雁”。近年來,東平縣實施“頭雁高飛”行動,對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分類施策、梯次培養,激發內生動力。
東平縣基層黨建指導中心副主任黃安勇説,東平開設“鄉村振興擂臺”,引導農村黨支部書記在黨的建設、設施農業、生態漁業等重點工作中比武打擂,每年評選“十佳擂主”和優秀擂主,增加業績報酬;實施農村黨支部書記“育苗換代”工程和人才返鄉創業計劃,每村至少儲備3名後備人才,建立農村後備幹部人才庫。(記者孫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