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山東1月4日訊 濟寧高新區王因街道劉村是第五屆全國文明村。近年來,劉村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理念,以多種形式推出為民利民惠民便民的實招,初步構建了黨建引領、居民自治、共富共用、數字賦能相融合的社區治理共同體,全面提升了群眾幸福指數。村莊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村”、“省級旅遊示範村”、“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堅持黨建引領,激活社會治理動能。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對基層社會治理的領導核心作用,切實加強對基層社會治理的組織領導,強化黨支部的政治和服務功能。一是創新組織設置方式。針對舊村改造上樓的實際,劉村按黨員居住情況,在社區樓棟、合作社、物業公司、社會組織等各類組織中建立黨組織並有效納管,同時把黨支部設立到居民區的樓棟、設立到種植片區,選出具備“領頭羊”的黨員作為支部書記,切實做到群眾哪有需求、哪就有黨員在。二是設立書記週四説事。在保證村幹部坐班制的基礎上,明確村支部書記週四坐班説事,聚焦四説八事,黨員幹部群眾有事就説、有事實説、説事議事、説事辦事,敘説建設發展事、正面典型事、社會公德事、合理建議事、矛盾糾紛事、不公不平事、村風民俗事、村務公開事。目前95%以上的群眾由説矛盾講糾紛向更多地議發展、説振興、談宜居轉變。三是打造共産黨親品牌。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的理念,通過設立黨員先鋒崗、示範崗、責任區等形式落實黨員網格服務全覆蓋,實行群眾點單、黨員接單,以黨員志願服務引領全社會志願服務,建立“受理問題-分流交辦-聯動處置-反饋評價”工作體系,以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帶動社區治理,增強了引領、凝聚、服務群眾的職責效應。
堅持居民自治,釋放社會治理潛能。劉村充分相信和依靠群眾,放手讓群眾參與到治理中來,引導幹部群眾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一是開展村民問政。組織村兩委成員與群眾面對面交流,現場解答與會人員對有關事項、內容的疑問,群眾考幹部,幹部曬作為,幹好沒幹好、能幹不能幹公開説一説,做到能當場解決的100%解決、不能當場解決的100%做好協調或解釋工作、群眾反映問題100%答覆反饋。二是推行陽光村務。把村級小微權力進行全面公開,聚焦“權力”、“財務”、“黨務”、“村務”四份清單,每月15日向黨員大會述職、每季度向村民代表大會述職,事務動態時時更新,大事小情陽光透明,讓群眾明明白白,讓幹部清清白白。三是更新村規民約。順應新時代新要求,從約束、懲戒、引導三方面促進村規民約的更新,把鄉村振興、人居環境、移風易俗等全面細化寫入村規民約,量化積分考核評比,評分機制內設置有合理的精神和物質獎懲措施,通過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自治組織的參與,推動老百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
堅持共富共用,放大社會治理勢能。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共同富裕才能激活更多和諧要素。一是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劉村充分利用産業特點,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特色産業+龍頭企業+研學遊+電商,規劃建設了1000畝生態葡萄採摘園,註冊了“甜萬佳”商標並通過中國綠色食品認證,連續舉辦7屆葡萄採摘節,形成農業生態種植、文化旅遊、特色餐飲、廠房商鋪租賃等産業融合發展的業態。目前年銷售收入達到1000余萬元,村民每人平均年分紅2000元以上。二是建設公共空間。適應村民變居民的變化,新社區打造“花園社區”,落實“硬化、亮化、綠化、凈化、美化”,實現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生態效果。陸續籌建了村史紀念館、人民廣場、濕地公園、文化書屋、日間照料、便民服務中心、四點半學校等服務設施,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山東省美麗鄉村示範村”、“省級森林村居”等榮譽稱號。三是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按照“月月有主題,全年都精彩”的節奏,組織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目前每天都有小型廣場舞,每月至少一場大型文體活動,每兩個月一個品牌文體活動,真正讓群眾樂起來。(通訊員 陶潤東 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