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湖周邊風景秀麗、設施完備,已成為市民休閒鍛鍊好去處。記者劉振興攝
時下,行走在德州中心城區街頭,整潔寬闊的道路、熙熙攘攘的便民市場、賞心悅目的公園景觀、樂於助人的志願者,共同構成了一幅文明畫卷,傳遞出這座城市特有的活力和魅力。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必須把文明城市創建過程,變成為市民創造良好環境的過程,變成提高社會治理能力的過程,讓人民群眾共建共用文明成果。”在2022年度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動員大會上,市委書記田衛東的講話鏗鏘有力。
人以城為家,城以人為本。基礎設施是城市的“筋骨”,我市持續加大城市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做優城市功能、做美城市品質、做細城市管理,為百姓營造清新舒適的生活環境,夯實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基礎。
以人為本,做優城市功能
“小區內不但鋪設了管網、硬化了道路、建起了充電車棚,還充分利用閒置空間建成了小公園,新建的社區服務中心也投入使用,我為黨委政府點讚。”12月16日,家住天衢新區新城市花園的居民王宇談及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變化高興地説。
老舊小區改造是群眾高度關注、熱切期盼的民生工程,也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內容。在《2022年德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實施社區小區提升行動,持續實施棚戶區、城中村和老舊小區改造,完善小區基礎設施,提升“15分鐘生活圈”等功能配套建設。
在中心城區,我市實施了77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改造建築面積145.5萬平方米,受益戶數達15316戶。為切實把好事辦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力協調推動。市縣兩級有關部門建立廣泛參與、協調聯動的“共商共建共管”工作機制,細化工作方案,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規範化、制度化。市住建局多次深入施工現場開展督導,科學安排施工作業,確保工程品質,並充分發揮街道、社區的屬地職能優勢,建立現場負責人制度,強化與住戶間的聯繫溝通,圓滿完成年度任務目標,得到了小區居民的好評。
農貿市場與百姓的生活緊密相連。中心城區有22處農貿市場,原來多為框架結構,內部光線昏暗。為改善百姓購物環境,我市啟動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程,聚焦改造提升和規範整治兩大關鍵,對硬體設施相對完備的市場,指導、幫扶市場運營方健全標準化、長效化管理機制,加強市場及周邊治理,提升精細化管理水準。對老舊市場,著力解決功能分區設置不合理、基礎設施不到位等問題,指導有意願改造的市場升級改造,無意願改造的推動逐步關停,疏導業戶有序進入正規場所經營。
在改造後的八里莊便民市場,蔬菜、水果、生鮮、糧油等各攤位分區陳列,商品琳瑯滿目、整齊規範。天衢新區投資200余萬元,對市場硬體設施、衛生等改造提升,做到門牌統一、燈箱統一、區域統一、證照統一“四個統一”,並全麵粉刷墻面,為市民提供舒適的購物體驗。
家住德城區北園小區的商桂貞老人,見證了北園農貿市場33年的變遷:“以前市場又臟又亂,現在不一樣了,攤位上各類商品新鮮乾淨,大夥兒心裏也亮堂,買個菜就像逛超市。”
德城區從細微處入手,大力開展“四小”地塊改造,在街頭和高樓大廈之間建成12處“口袋公園”。每處公園在功能設計上充分考慮不同人群的需求,設置了休閒娛樂、景觀廊架、書屋、運動健身及綜合服務等場所,命名上體現深厚文化底蘊,實現景觀與文化、顏值與內涵有機統一。
精雕細琢,“繡”出城市高顏值
12月12日,在天衢新區郵電小區,樓外墻上的線纜被整齊地捆紮在一起,樓道內的電線也進行了收束。環境美了、安全隱患消除了,小區居民們看在眼裏喜在心裏。
空中飛線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難點。我市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標準,開展飛線專項整治。市工信、住建、城管等部門樹立“一盤棋”思想,聚力破解問題。強化屬地主體責任,德城區把巡查納入“網格”,形成常態化督導推進機制。天衢新區實行專項整治日報制度,建立整治臺賬,全力保障整治提速達標。陵城區遵循“典型引領、示範帶動、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工作思路,督促移動、聯通、電信、廣電等運營商打造示範工程。
12月13日,市民劉興東駕車自南向北駛入德城區馬市街,緩緩停在德州聯合醫院附近的公共停車位上。車停穩後,一名停車管理員上前錄入車輛資訊,將開出的繳費碼交給他。“原先這個路段很難找到車位,實行‘智慧停車’後,空出了不少車位,半小時內還免費,臨時停車更方便。”他表示。
隨著我市機動車保有量大幅提高,“停車難”日益凸顯。我市出臺《關於加強市區道路公共停車管理的通告》,統籌解決停車難,全面增加停車位的有效供給、提升停車管理水準,讓市民出門停車不再“堵心”。市公安交警部門按照一路一方案、一區一規劃的要求,應劃盡劃停車位。市區50余家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優化空間資源,向社會免費開放3067個停車位。啟動了中心城區“智慧停車”項目建設,對中心城區公共停車位進行智慧化改造,通過與城市靜態交通管理平臺進行數據交互,實現對道路停車的可視化、數據化管理。
汽車有了車位,電動自行車車棚和充電樁也必不可少。在德城區新湖街道天衢小區北門附近,新修建的公共車棚、新安裝的公共充電樁十分醒目。天衢小區始建於1998年,共有居民1088戶,由於沒有配套建設儲藏室,居民電動車停放、充電成了難題。市住建局和新湖街道共同努力,為小區建設了684平方米的公共車棚。
今年以來,市住建局累計投資471萬元,建設充電車棚180個、安裝充電設施806個,有效緩解了市民電動自行車充電難題。
為紮實推進《2022年德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行動計劃》落實,我市進一步明確重點整治區域、重點任務目標、重點解決的困難問題以及各單位各部門責任,全力打好打贏攻堅戰。以“繡花功夫”探索城市治理,持續推進背街小巷治理。市城管部門對照創建標準要求開展背街小巷人行道整治,細化責任片區,深入背街小巷、市場商圈等開展“拉網式、地毯式”摸排,對存在的問題詳細記錄,並建立臺賬,落實整改銷號制度,確保不遺漏、全整改。德城區採用“定點整治+巡查整治”相結合方式,對轄區背街小巷存在的亂擺亂放、亂搭亂建、亂貼亂畫等“十亂”問題進行整治,轄區面貌煥然一新。
內外兼修,提升公共服務效能
經過近半個月的改造提升,8月17日,岔河西岸三八路橋南側的籃球場正式投用。該籃球場有550平方米,使用了硅PU面層材料,有良好的緩衝性、延展性和抗老化性。
為更好滿足群眾健身休閒需求,我市對各公園景區加大基礎設施改造建設力度,一方面維護好公共場所的現有健身器材,另一方面在街邊公園、基礎設施相對滯後的老舊小區安裝新器材,不斷提升景觀品質和服務水準。結合綠地系統規劃和居住用地分佈,規劃建設117處公園綠地,滿足市民休憩需求,提高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對現有的123處公園綠地,進一步完善植物配置及基礎設施,進行提檔升級,增設園林小品,增加綠線、防災避險等各類標識標牌,種植鄉土樹種及花灌木。以長河公園為例,將其打造為健康主題公園,並鋪設了健康步道。“公園越來越漂亮了,有了健康步道,每天走多遠消耗多少熱量都能算清楚。”經常來這裡鍛鍊的市民肖麗麗説。
我市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補短板、強弱項,夯實硬體基礎的同時,不斷提升軟實力。精心規劃了體現德州文化特色、與城市景觀協調統一的公益廣告,增加戶外電子屏公益宣傳頻次,提升建築圍擋、路燈道旗、站檯燈箱等公益廣告宣傳品位,讓公益廣告成為創建的亮點。在重要景區設置了學雷鋒志願服務站,一次性口罩、針線包、應急醫藥包等物資齊全,志願者還會為有需要的遊客提供便民服務。
聚焦群眾文化需求,我市成立工作專班,高效解決項目建設堵點難點問題,確保市文化科技中心、市體育公園等公共服務項目如期開工。12月10日,在市體育公園項目現場,一台臺大型設備高速運轉,百餘名施工人員正在作業。市體育公園建築面積約13.9萬平方米,北側區域主要建設體育體驗展示館、青少年運動中心、游泳館、冰雪運動館及工人文化宮,南側區域主要建設公共體育場、籃球場、足球場、板式網球場、公園綠地及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建成後將成為集全民健身、休閒體育、體育賽事為一體的綜合性體育服務中心,更好滿足群眾健身需求,助力德州體育産業快速發展。
一個個日新月異的變化可看、可感、可觸,一份份沉甸甸的創建清單轉化為群眾的幸福帳單,這些都展示著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力度和溫度,讓百姓共用發展成果,一個“內外兼修”的文明德州正加速崛起。
□本報記者唐曉穎本報通訊員田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