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悠悠萬事,吃飯為大。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確保重要農産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要在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品質發展上持續用力,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近年來,作為農業大省的山東牢記囑託,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農業總産值、農産品加工業産值、農産品出口額等常年居於全國首位。2021年,山東糧食總産量達到1100.1億斤,較上年增加10.7億斤,首次突破1100億斤大關,是全國5個增産10億斤以上的省份之一,居全國第三位;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單産、總産實現“三增”,總産連續8年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其中夏糧總産量和單産,雙創歷史新高……山東用實際行動和優秀成績,有力展現了堅決扛牢農業大省責任的使命擔當。
藏糧于地 藏糧于技
種好農業大省“責任田”
民以食為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只有手中有糧,方能心中不慌。
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確保糧食能源安全,糧食産量繼續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扛牢農業大省責任,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山東在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上不遺餘力,提出力爭到2025年達到8000萬畝高標準農田的目標。
壟上天地闊,鄉間春意濃。初春時節,沉睡一冬的麥苗伸著懶腰挺起腰桿,綠油油的高産良田一望無際。眼前的一幕讓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信陽鎮北趙家村黨支部書記閆紅岩喜上眉梢。作為當地的“村級田長”,他的主要職責就是查看村內地塊種植情況,發現、勸阻那些亂佔、破壞耕地和基本農田的違法行為。
農田就是農田、農田必須是良田!2020年底,山東省出臺《關於推行耕地保護“田長制”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日常管護機制,充分調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積極性,做到“誰的地誰來管”,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耕地保護責任全覆蓋,確保全省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品質有提升,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
裝滿“米袋子” 充實“菜籃子”
讓“中國飯碗”裝上更多優質“山東糧”
端牢中國人自己的飯碗,種子是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種源安全關係到國家安全,必須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臨邑縣富民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德東表示:“要想種好田,種子是根源。適合我們種的種子就是最好的。”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李登海説,目前種業的難題是如何切實保障和促進自主科技創新的能力。他建議儘快制定種業促進法,從而切實保障、快速推進民族種業的發展。
2021年10月2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考察調研時,走進豆田,俯身摘下幾個豆莢,輕輕用手捻開,仔細端詳,然後將一顆豆粒放進嘴裏細細咀嚼:“豆子長得很好。”
習近平總書記稱讚的這顆豆粒,是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大豆品種“齊黃34”。去年10月份,東營黃河三角洲鹽鹼地傳出喜訊——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大豆品種“齊黃34”表現出色,“實打驗收,畝産302.6公斤”的産量,遠超2020年我國大豆平均畝産量(132.4公斤),實現大豆在鹽鹼地上的單産突破。截至2021年,“齊黃34”已在全國累計推廣種植3300余萬畝,是黃淮海地區年種植面積最大、單産最高的大豆新品種;山東種植大豆面積的50%以上為“齊黃34”。
讓“中國飯碗”裝上更多優質“山東糧”,“齊黃34”這一高産大豆良種的廣泛推廣,生動佐證了種業是農業的“晶片”,糧食産量要實現大的突破,關鍵還得看種子。
數據顯示,山東小麥高産育種水準一直居全國前列,2001至2020年累計審定高産品種140個,多個品種連續刷新全國冬小麥單産紀錄,其中僅“濟麥22”推廣面積就佔到全省小麥麵積的近三分之一,良種對糧食增産的貢獻率達到47%;截至目前,山東主要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小麥、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到99%、96%。
到點開飯,不餓肚子!
扛牢糧食安全的“山東擔當”
“我們有能力保證14億中國人民每天到點開飯,不餓肚子”,3月5日,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説。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裝滿“米袋子”、充實“菜籃子”,把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左鵬看來,山東省是經濟大省,也是農業大省,連續8年糧食總産量都在千億斤以上,2021年糧食總産量首次突破1100億斤,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最根本的是山東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切實抓好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堅定不移地肩負起農業大省的責任,從上到下、黨政同責,連年狠抓糧食生産,全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落實各項補貼獎勵政策,讓種糧成為有奔頭的産業,極大地激發了農戶的種糧積極性,“穩了面積,保了品質,確保了農業生産的穩步向好。”
端牢端穩“中國飯碗”,2022年,山東率先謀劃行動,提出將開展噸糧縣、噸糧鎮建設,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億畝以上;新建高標準農田665萬畝;培育12家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育成突破性新品種20個以上;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20個以上、農業産業強鎮100個以上;加大先進農機裝備研發,推廣農産品綠色關鍵生産技術,建設一批農業綠色發展先行縣。優化提升鄉村人才工程,農村實用人才總量穩定在270萬人以上……
人勤春來早,實幹走在前。
連日來,山東各地幹部群眾搶抓農時積極備戰春耕春種,千里沃野奏響響穩産豐産的序曲。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總抓手,錨定“走在前”目標定位,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億萬齊魯兒女正為推動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確保“端牢中國飯碗”貢獻山東擔當。
閃電新聞記者 楊玉金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