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半島城市群2035年躋身“世界級”
《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21-2035年)》近日印發實施,明確要把山東半島城市群打造成為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引領區、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文化“兩創”新標桿、改善民生共同富裕典範。省政府新聞辦1月6日召開新聞發佈會,對《規劃》主要內容進行解讀。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8%左右
《規劃》提出,到2025年,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取得新進展、展現新氣象,創新自強實現新跨越,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達到9.3%左右,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集群、領航型企業和知名品牌。協調融合塑成新格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8%左右,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高效流動的體制機制更加成熟。綠色低碳取得新突破,煤炭消費量控制在3.5億噸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改革開放增添新動力,各類優質要素加速向先進生産力集聚,參與全球競爭合作能力顯著增強。共建共用邁上新臺階,城鄉區域差距、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水準差距持續縮小,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更高水準。安全發展築牢新支撐,初步建成更富韌性、更為安全的半島城市群。
到2035年,山東半島城市群實現較高水準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實力、發展活力、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戰略地位和龍頭作用全面彰顯,濟南、青島進入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行列,新型城鎮發展模式更加成熟定型,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躋身世界級城市群行列。
具備九大比較優勢
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李春雷介紹,從全國發展大局來看,山東半島城市群具備九大比較優勢。
具體而言,山東半島城市群産業門類齊全,現代農業領跑全國,現代服務業發展態勢強勁,三次産業可以齊頭並進;常住、戶籍人口“雙過億”,擁有龐大市場規模和巨大消費潛力,且供給體系品質較高,需求供給可以協同發力;實體經濟發達,傳統製造業優勢突出,“四新”經濟蓬勃發展,使得新老行業可以相得益彰。同時,在山東半島城市群,各類企業可以比翼齊飛,陸海潛力可以統籌開發,交通運輸可以四通八達,對外開放可以提檔升級,城鄉區域可以均衡發展,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在全國大局中找準定位、提升位勢,是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需要首先解決的戰略性、根本性問題。”李春雷表示,通過科學論證謀劃,我省明確了山東半島城市群五大定位: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引領區、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文化“兩創”新標桿、改善民生共同富裕典範。
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
“《規劃》緊抓全球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重要機遇,著眼于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提出了‘三中心三高地’的佈局。”省發展改革委發展規劃處處長胡薄介紹。
“三中心”即打造國際先進製造中心、打造全球海洋經濟中心、打造優質高效農業中心。強化製造業引領帶動作用,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填補工業母機、高端軟體、智慧網聯汽車等戰略空白,強化動力裝備、石油裝備、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等行業領先地位,製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到30%左右,形成一批佔據産業鏈高端、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萬億級産業集群;發揮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國家深海基地等載體作用,增強海洋科技自立自強能力,不斷向深遠海拓展經濟空間,建設國際領先的海洋經濟創新引領區,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全球海洋科技和産業競爭的重要力量;實施農業良種工程,挖掘鹽鹼地開發潛力,佈局建設現代農業省實驗室,高標準建設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實施農業全産業鏈培育計劃,推動農村三次産業融合發展。
同時,打造現代服務經濟高地、數字經濟發展高地、未來産業策源高地,開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建設山東半島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區,培育全國領先的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生態,強化前沿科技和産業戰略儲備,聚力培育空天資訊、深海極地、生命科學、人工智慧、尖端材料、前沿資訊、氫能及儲能、智慧製造等未來産業,佈局若干特色突出、創新活躍、要素完善、企業集聚的未來産業園區,打造濟南、青島未來産業先導區。
推動濟青進入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行列
做大做強城市群,首先要把中心城市發展起來。《規劃》明確提出:到2035年,濟南、青島進入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行列。
為此,我省將提高濟南首位度,深入實施“強省會”戰略,以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為統領,高水準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塑強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城市品牌,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示範標桿;增強青島引領力,支援青島以更高水準“搞活一座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為統領,在海洋強國戰略中展現更大擔當,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宜居宜業品質灣區城市;強化濟青雙城聯動,支援濟南、青島中心城市相向發展、深化合作、功能互補、資源共用,協同推進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自主創新示範區、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物流樞紐聯盟建設。
□ 本報記者 趙小菊 王鶴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