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縣鴻強蔬菜産銷專業合作社的育苗大棚。 □記者 徐佳 報道
蘭陵縣壓油溝村的戲臺前坐滿了村民和遊客。 □記者 徐佳 報道
古戲臺前遊客滿座,現代化大棚裏育苗正忙。欣欣向榮的鄉村發展背後,離不開支援創新創業的金融資金。在這些“風投”的助力之下,貧困村變身田園綜合體,合作社帶動近萬戶社員共謀發展,鄉村振興項目逐步成型發展起來。
5月18日至21日,在山東銀行業“傳承紅色金融基因,守初心擔使命促發展”基層行中,記者走訪了臨沂市沂南縣、莒南縣、蘭陵縣等地,實地探尋鄉村振興中的“金融密碼”。
初夏時節,紫色的鼠尾草成片開花,呈現出夢幻般的田園風光,沂南縣的朱家林村迎來了遊客最多的季節。朱家林田園綜合體面積28.7平方公里,覆蓋10個行政村1.6萬人,是全國首批、山東省首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
項目運作伊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臨沂市分行按照鄉村振興相關扶持政策的要求介入項目,發放了全國首筆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貸款,共計4億元。“這筆貸款期限為15年,盤活了我們整個項目。”山東朱家林鄉建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朱鳳雷介紹,通過金融支援,朱家林田園綜合體引來了多位創客、20多個農業項目,建設了水網、路網等基礎設施,還受到法國安德魯集團、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等知名企業及院所的青睞。
項目發展起來就是要讓村民受益。從省定貧困村到國家級田園綜合體,朱家林村始終堅持“共建共用”的理念,在這裡民宿與民居前後坐落,遊客與村民在家門口聊天,村民通過土地流轉的租金、工資、分紅等收入實現了脫貧增收,遊客則切實體驗到了田園生活。
除了朱家林田園綜合體項目,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臨沂市分行還投入3億元貸款支援蘭陵縣壓油溝生態旅遊扶貧項目。“現在一年純收入10萬元左右。”壓油溝村村民海燕告訴記者,村裏不收房租,自己通過經營醬菜舖子和線上直播,徹底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從2017年7月1日開放以來,壓油溝景區被越來越多的遊客所知曉,壓油溝生態旅遊扶貧項目入選了2020年世界旅遊聯盟減貧案例,這個省定貧困村將生態環境轉變為經濟發展的優勢。
旅遊讓鄉村活起來,産業讓鄉村富起來。5月20日下午,蘭陵縣鴻強蔬菜産銷專業合作社的大棚裏,工作人員正在培育新一代黃瓜苗。“育苗育種對蔬菜品種的升級非常重要,僅黃瓜苗嫁接苗去年就生産了6000萬株,這個産能在全國排前五名。”蘭陵縣鴻強蔬菜産銷專業合作社總經理朱虹企介紹,合作社一年可生産各類蔬菜苗1.5億株,通過訂單化生産供應當地農戶。從粗放式管理到精品化種植,蘭陵地區種出的蔬菜已遠銷長三角、珠三角、成都、南昌、合肥等多個地區和城市。
但在産業升級之初,農民創業在貸款融資方面存在困難。“合作社農戶想種好苗,擴大種植規模,但建設高標準溫室大棚,一次性投資較大,農戶存在資金缺口。”蘭陵農商銀行業務發展部經理李曉雷説,大棚産權抵押難、無法提供有效擔保等問題大大限制了農戶的貸款意願。
正是看到了農民創業中的實際困難,蘭陵農商銀行推出“新型職業農民貸”,滿足新型職業農民群體資金需求,最高可獲得300萬元貸款額度。從最初的11戶農民開始,蘭陵農商銀行累計向服務轄區新型職業農民發放貸款1.8億元,近830名農戶受益,節約成本700余萬元,帶動農戶每人平均增收2萬餘元。
在臨沂這片紅色的熱土上,臨沂銀行業不斷創新金融産品,為農民創新創業提供資金支援,始終堅守和踐行一切根植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傳承紅色金融基因,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援。(大眾日報記者 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