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又一筆多功能電力施工車轉化推廣訂單成功簽約,價值300萬元。被稱為“草根發明家”的國網成武縣供電公司汶上供電所所長牛德成很開心,這意味著,由其主持研發的多功能電力施工車再一次得到市場認可。
牛德成的主要工作是農村電網建設維護。農村道路多狹窄,大型機械難以運作,人力搬運設備費力費時,並存在安全隱患。“我注意到農用三輪車在村路行駛方便,於是進行了改造,製作了一輛多功能電力施工車。”牛德成説,雖然效果不錯,但相對粗糙、承重有限。“最頭疼的是,多功能電力施工車屬於特種設備,上路需要資質。”
山東省職工創新創效服務基地工作人員在了解這一情況後,向牛德成介紹了轉化經理人邢寶山,幫助他積極對接轉化企業,最終與許繼三鈴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簽訂轉化協議。不到半年,多功能電力施工車實現改造升級,並取得性能檢測、成果鑒定、車輛上路中汽認證資質等。截至目前,多功能電力施工車已銷售700多臺,累計創造利稅1000多萬元。
“這讓我鑽研技術更有動力了。”牛德成説。
誕生在生産一線的“小改革”“小發明”“小創造”,既能有效解決實際問題,又頗具推廣價值。但成果科技含量有待提高、支撐資源不足、孵化轉化渠道不暢等突出問題,制約了職工創新成果的市場推廣及應用。為加快職工創新成果轉化,山東充分把握入選全國“加大對産業工人創新創效扶持力度”項目試點省份先機,為職工創新成果孵化轉化提供全方位服務,持續推進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
濟南市天橋區二環北路8666號,省職工創新創效服務基地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陳列有序的職工創新成果。“推介展示是基地的功能之一,最核心的功能是幫助職工創新成果進行聚集評估、跟蹤轉化,提供政策金融服務。”基地負責人高兆麗介紹。
線下、線上兩個平臺都要“實”。加強網路平臺建設,省總工會開發建設了“魯班雙創網”,實現資源共用、轉化支撐、工作推進、展示交流等功能。截至目前,已有800多萬名職工用戶註冊,匯聚159項創新成果、135家專業檢測機構等10類優質創新資源3775個,為職工創新創效提供人才、資金、技術、企業等全鏈條創新資源支撐。
職工的創新創造,源自生産一線、來自日常工作。不久前,第七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在成都落幕。在砌築工項目中,我省選手包攬前三名,以絕對優勢獲得團體第一名,其中,臨沂市天元集團員工柏建喜獲得冠軍。“我們企業十分注重勞動競賽,勞動競賽就比在車間、賽在平時。”據柏建喜觀察,勞動競賽由傳統建築工藝逐步向“傳統工藝+新技術新材料”轉變,助力“智慧工地”建設。“今年初,我們集團工會已開展競賽14場,參賽職工達2500余人次。”
以賽促訓、以賽促建,我省廣泛深入開展職工創新創效競賽,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面向基層生産一線職工,聚焦全省“十強”産業,省總工會聯合省直有關部門成立組織委員會,啟動首屆山東省職工創新創效競賽活動,形成了“省、市(産業、大企業)、縣(市、區)、企業”四級聯動工作格局,大力培養山東“職工院士”。據了解,近300項職工優秀創新成果入圍決賽。
“我們要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為契機,以職工創新創效服務體系為有力抓手,持續推進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貢獻職工智慧與力量。”省總工會生産保護部部長、一級調研員譚博説。
激發全員創新創效,保障工作也要敢為人先。我省率先系統編制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十四五”規劃,規劃明確提出,有效激勵産業工人建功立業,大力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活動。“十四五”期間,力爭聯合開展“十強”産業省級勞動競賽不少於400項。
今年6月,我省委託第三方開展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成效評估,形成28份評估報告,並向各市通報評估結果及排名,推動問題整改落實。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授、中國工人歷史與現狀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彭維鋒表示,第三方評估打破了政策落實“自拉自唱”的傳統模式,發揮了強有力的“指揮棒”作用,倒逼各地各部門聚焦改革重點、整改短板弱項、提升改革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