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曉婉 報道
今天(11月2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解讀《2020年山東海洋經濟統計公報》。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2020年山東海洋生産總值13187億元,恢復到上年的98.10%,佔地區生産總值的18.03%,佔全國海洋生産總值的16.48%。全省海洋經濟逐季恢復、結構持續優化,表現出較強韌性,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態勢得到進一步鞏固。
從産業看,山東海洋經濟發展基礎不斷鞏固。2020年一二三産比重分別為5.3%、36.8%、57.9%,第一産業、第二産業比重比上年有所提高,第三産業比重有所下降。全省主要海洋産業增加值5073億元,恢復到上年的92.3%。“海洋工程建築業、海洋電力業、海水利用業等産業均實現穩步發展,分別同比增長5.4%、4.9%、4.0%。海洋生物醫藥業實現增加值127億元,居全國首位。”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介紹。這也是我省海洋生物醫藥産業增加值連續3年排名全國第一。
近年來,山東積極構建完善生物醫藥産業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加強政策、平臺、人才、技術和生物醫藥産業集群佈局,推動海洋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全省海洋生物醫藥研發能力位居全國前列,産業規模佔全國的50%以上。
省海洋局海洋科技與對外合作處處長薛久明介紹,目前全世界16個海洋藥物中,有2個誕生於青島並在國內上市。多個Ⅰ類新藥正在進行臨床前研究,顯示出良好的成藥性,産業化前景可期。
港口方面,世界一流港口建設有序推進。山東港口以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為總目標,加快從裝卸港向樞紐港、貿易港、金融港升級。自主創新打破行業技術壁壘,10項技術全球首創,7次打破世界紀錄,掌握核心關鍵技術。2020年海洋交通運輸業實現增加值1140億元,同比增長4.8%,産業規模居全國首位。
從科技創新能力看,海洋産業關鍵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科技賦能促進海洋經濟轉型升級。省新舊動能轉換海洋生物醫藥産業投資基金一期規模1.5億元,深入實施中國“藍色藥庫”開發計劃,國家一類免疫抗腫瘤海洋新藥BG136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啟動海上風電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項目。組建山東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産業研究院。“下一步我們將實施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突破産業發展‘卡脖子’技術。以高端海工裝備等領域為重點,組織實施一批大科學計劃或大科學工程,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重大技術和裝備。”薛久明介紹。
此外,我省海洋經濟綠色轉型發展成效顯著提升。加快海洋生態修復,共實施渤海攻堅海洋生態修復項目29個,已整治濱海濕地4675公頃、岸線62.82公里,分別完成總任務的123.03%、285.54%。2020年,全省海洋風力發電量178.9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1%。“下一步,我們將聚焦渤中、半島北、半島南三大片區,推進海上風電集中連片、深水遠岸開發應用示範,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和千億級山東半島海洋風電裝備製造産業基地。同時,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獨立創新、聯合創新,實現風電裝備生産本地化、高端化,打造‘立足山東 輻射沿海’集研發設計、智慧製造、工程總承包、運維服務等於一體的風電裝備産業集群。”省海洋局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處處長段建文表示。
張建東介紹,“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圍繞建設世界一流的港口、建設完善的現代海洋産業體系、建設全球海洋科技創新高地、維護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拓展海洋經濟開放合作空間五個方面,持續加強海洋強省建設,激發市場活力,提升服務水準,推動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