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丁兆霞 報道 圖為觀眾在瀟當代美術館參觀。
深秋季節,日照第一家民營美術館——瀟當代美術館正式開館,吸引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300余位國內外藏家、畫廊主、藝術家等前來。其中,一位要到上海參加藝術展覽的國外藝術家,隔離期結束後的第一件事,就來到位於日照的瀟當代美術館看展覽。
這些業內大咖們,為什麼對這座新生的美術館這般感興趣?這個新鮮的事物,又能為日照帶來一縷怎樣的文化新風?
關注年輕人就是關注未來
瀟當代美術館坐落在日照美麗的萬平口海灘公園附近的興業國貿大廈,首展的主題是“此刻,現在(New Now)”。行走館內不難發現,展出的作品中既有來自草間彌生、KAWS、村上隆、奈良美智等近年來備受關注與喜愛的藝術家系列收藏,也有凱瑟琳·布拉德福德、米切爾·巴斯奎特、喬治·康多等現當代藝術大家的作品,還有諸多70後新銳青年藝術家的創作。
“這是一個以80後為主題創作的展覽,展品來自43個藝術家的70多幅作品,來自全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可以説現當代最受年輕人關注的藝術家都在這裡了,這也是第一次在中國呈現一個國際化的80後藝術家的展覽。有十幾個美術館的館長來看,他們只能認出來十分之一的名字。他們來這裡,也是想知道現在的80後、90後的藝術愛好者正在關心什麼樣的話題,全世界的年輕藝術家在做什麼樣的事情。”瀟當代美術館創始人、藏家丁一瀟認為,這是瀟當代美術館之所以在業內獲得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些展品幾乎都是丁一瀟的個人藏品。 丁一瀟出生於1994年,2015年畢業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2018年開始接觸當代藝術並正式開啟自己的收藏之路。從在拍賣會上購得第一幅KAWS原作至今3年多時間裏,丁一瀟收集國內外藝術家創作的包括油畫、雕塑、裝置、影像等媒介在內的作品過千件,從畢加索、安迪·沃霍爾、芭芭拉·克魯格這些家喻戶曉的現當代藝術大師名作,到70後新銳中堅藝術家的創作,丁一瀟從收穫感官愉悅到逐漸明晰自己的收藏和展出方向——支援並展現更加年輕而多元的藝術實踐,讓瀟當代美術館成為“一個推廣國內外年輕藝術家的平臺”。
“我們想強調——此刻,現在,這是我們關注的群體,而不是為了給美術館今後的方向定調。眼下,人們因為疫情無法出國,一些剛受到社會關注的藝術家在國外畫廊機構舉辦的展覽鮮為人知,我看到的是一個機會。不同時期的藝術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質,“此刻,現在(New Now)”希望通過喚起公眾對當下熱門問題的關注來領會藝術家的創作,並以此打破對藝術高下之分的一些陳規。”丁一瀟説。
鳳凰飛走又回還
根據雅昌藝術調研的數據,截至2019年11月30日,中國地區以當代藝術為定位的私人美術館約為68家,主要分佈在經濟環境較好、藝術氛圍較濃厚的一、二線城市。僅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當代私人美術館數量就佔總量的72%。瀟當代美術館為何選擇了日照——一個常住人口不過300萬左右的濱海小城?
“一、二線城市的美術館已經很多了,我並不想與他們競爭。除了考慮到成本之外,另外我覺得日照這樣一座獨特的海濱城市,值得擁有這樣一個美術館。”去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看展的經歷,更讓丁一瀟堅定了在家鄉開辦美術館的信念,“順德原來沒有一家像樣的美術館,是美的集團投資了一家美術館,吸引了很多外地人為看展奔赴這座城市,光我就去順德兩次了。”老家就是日照的丁一瀟並不掩飾自己的“私心”——“都是我們坐飛機到外國、外地看展,為什麼不能讓國際上不論是專業的藏家還是普通的觀眾,也飛到日照來布展、看展呢?我希望在滿足自己開設美術館需求的同時,也能給自己的家鄉帶來點什麼。”
美術館需要專業人才來運營。美術館的高級管理人才,不僅要善於和藝術家溝通,自己也要具備一定的藝術眼光。在“正正好的時機下”,丁一瀟“遇到”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畢業後,又赴哥倫比亞大學求學多年的80後獨立藝術家劉玉姍。
老家同樣是日照,但一直在外發展的劉玉姍,也一直在尋找一個反哺家鄉的機會。“我看到日照近幾年發展得非常好,作為一個藝術從業者,我不想自己只在大城市,希望能夠回來做一些事情,為這個城市帶來活力。”由於疫情原因,工作被迫中斷,去年底從工作地紐約回國的劉玉姍,在了解了丁一瀟創立美術館的想法後,主動聯繫了丁一瀟,在溝通交流後,兩人一拍即合。
就這樣,作為瀟當代美術館執行館長的劉玉姍,又邀請帶動了來自北大、清華、哥倫比亞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的藝術工作者朋友來到日照,來到了瀟當代美術館,並逐漸形成了一個80後、90後為主的14人的運營團隊。
“我們希望用四五年的時間,從現在這個種子團隊開始去培養我們的本地團隊,能夠讓更多外地畢業的、家在日照的藝術家,願意來到這裡,共同建立一個非常完整的美術館團隊。”劉玉姍説。
一家“社區友好型美術館”
一家美術館最主要的使命,是與這座城市的公眾産生互動,通過藝術品的展示成為公共教育的平臺,實現從“以藏品為中心”到“以觀眾為中心”的轉變。
瀟當代美術館入口處,是KAWS的作品。“KAWS是被更多的年輕人所認識的一位世界知名藝術家,我們之所以把這個作品放在美術館入口,其實和我們美術館想要做的事情有非常大的關係,就是希望能夠為非專業的觀眾去介紹當代藝術。當代藝術的分支非常複雜,需要很多專業的背景知識,作為普通的觀眾,怎麼能夠一下子吸引人,讓人對當代藝術感興趣?KAWS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口。”劉玉姍説,她希望瀟當代美術館能成為“社區友好型美術館”,為日照這座城市提供“靈感”。
所謂的“社區友好型美術館”,劉玉姍的定義是“能為大眾提供一個近距離接觸並了解當代藝術的平臺,同時支援國內外藝術家的創作和探索,成為一個藝術工作者互動交流和發揮想像空間的開放社區,並聯手各個領域的文化創作者策劃豐富的展覽與公共教育活動,為社區參與者的感受力、思考力與個體內在精神提供新的啟發”。
在瀟當代美術館目前展出的作品中,最吸引受眾駐足拍照打卡的,辛菲維·恩祖貝的《小號聲》當屬一個。這是一幅給畫中人在畫外穿上亞麻布面衣服、褲子和鞋子的作品。“這件作品從我們布展的時候就發現,館裏的保潔阿姨、保安也很喜歡它。當代藝術就是這樣,可能這個藝術家他創作的時候有一定的歷史傳承,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但是無論遇到任何觀眾,他都應用一種非常本能的方式,能夠和這個作品産生共鳴。”劉玉姍認為,不是一定要去學習很複雜的藝術知識才去看藝術作品,非專業的觀眾也可以用自己的經驗去定義這個作品。當代藝術的定義,取決於是誰來看這幅畫。
所以,瀟當代美術館第一年計劃做一些如潮流藝術家、流行文化藝術家的展覽,一些年輕人會非常喜歡、普通觀眾也會來打卡的展覽。通過更有辨識度的藝術家,讓普通人去了解更多的當代藝術、更多元的文化。劉玉姍透露,瀟當代美術館目前正在建立自己的公共教育部門,未來將努力承擔“橋梁”的職責,設立公眾開放日,安排專業的講解員為受眾講解作品。
瀟當代美術館還計劃做一個國際藝術家的駐留地,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到日照待兩三個月創作、寫作。“跟日照有關的藝術作品,本身就是給日照的觀眾一種特別呈現。同時這些藝術家裏面有很多是國際藝術家,他們又把他們在日照創作的作品、帶有日照身份的作品拿到國外給全世界看。”劉玉姍説,這是瀟當代美術館目前最希望做的事情。
目前,瀟當代美術館正同期展出85後藝術家王加加的個展“日照”。展覽之名取“讓作品如日照一樣投射進人們心裏”之意,也與日照這座城市的名字相呼應。
可以成為城市的新地標,可以促進文化産業發展,可以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可以吸引看展人來此投資興業……對一座城市來説,美術館有著太大的魔力。以一座美術館為起點,可以發展為藝術家群落、藝術社區,可以和日照大劇院、各種體育節慶和音樂節等組合為一個全新的日照藝術節,成為日照靚麗的文化名片。
記者了解到,當下,日照市正積極研究相關政策,努力為私立藝術館在日照生存與發展提供更豐厚的土壤,讓美術館與更多行業建立更多聯動。(記者 吳寶書 丁兆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