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美在顏值,美在氣質,更要美在老百姓心裏。
我市始終把農村環境治理、農村改廁工作當作一項民心工程、惠民工程來實施,深入開展農村廁所革命,不斷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建設。今年以來,為解決旱廁導致的衛生和污染問題,提高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我市堅持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農村改廁問題摸排整改工作紮實推進。
截至目前,全市納入改廁範圍的村莊7787個、約177萬戶,累計已改廁117.2萬戶,改廁普及率65.9%。其中,自2013年以來各級財政支援改造的農村戶用廁所79.1萬戶,自行改廁且達到衛生無害化廁所標準38.1萬戶,無改廁意願56.7萬戶,摸排新增改廁需求8018戶。1668個300戶以上自然村無害化衛生公廁實現全覆蓋。
改廁一小步,幸福一大步。走進一個個村莊,廁所提檔升級,農家院落更加清潔衛生,山更綠水更清。
高位推動,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農村廁所終究是為農民而建,農民滿不滿意是最終衡量標準。我市牢固樹立“小廁所、大民生”理念,堅持問題導向,確保改一個成一個,用一個群眾滿意一個。
根據市委、市政府統一安排,我市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為雙組長的全市農村廁所革命問題摸排整改工作專班,各縣市也參照市裏做法制定專項工作方案,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
“以前的大圈坑蚊蠅蛆蟲多,一年四季臭氣熏天,上廁所很不方便。現在政府花大力氣給我們重新整改了廁所,對於我們這些腿腳不便的老年人來説,不僅清潔衛生,用起來也更加方便了。”8月24日,記者在昌邑市都昌街道岞埠村採訪時,79歲的徐文玉老人直誇廁改好,臉上洋溢著滿足的微笑。
走進徐文玉家中,院子整潔敞亮,種著盆栽綠植,位於庭院一角的廁所也十分整潔。他家有兩間廁所,分別設計有蹲式和坐式兩種廁具,方便家中不同人群使用。“之前大圈坑又臟又亂,我年齡大了,有一次起身時頭暈,跌倒在裏面一次,自那以後上廁所總是提心吊膽。”徐文玉的老伴對記者講述起“狼狽”的往事。
如今,這種擔憂再也不會發生了。徐文玉指著廁所門口張貼的《無害化廁所使用須知》説,這項工程沒花自己家一分錢,街道和村幹部屢次到府溝通,講解廁所改造的好處,他對此十分感激。
在村內的衚同裏行走,雖然氣溫不低,但空氣清新。記者看到,家家戶戶外面都留有抽吸口連通化糞池,還接著排氣口,有效地防止了滋生蚊蟲和異味。“自農村廁所改造工程推進以來,全村共有152戶完成了廁所改造,加上之前村民自行改造的部分,已經實現了全覆蓋,傳統旱廁徹底被淘汰了,村民們打心眼裏為黨和政府這項民心工程點讚。”岞埠村黨支部委員、村婦聯主席唐偉玲説。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廁所狀況體現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水準和文明程度。我們牢固樹立新的發展理念,統籌指導、分類實施,推動農村廁所改造,引導農民養成良好的如廁和衛生習慣,切實增強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因地制宜,確保“建一個成一個”
農村廁所改造看似一件小事,卻是關係民生、關係作風、關係人心向背的大事。
“三分建七分管”,農村廁所的後續糞便抽運是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昌邑市聚焦“減負擔、惠民生”,按照“政府補助、社會資助”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保障改廁後續糞便抽運資金,破解資金難問題,盡最大努力“不讓群眾掏一分錢”。市鎮兩級財政每年每戶各補助30元、共計60元,由運營企業每年免費為改廁戶抽運糞便2次,實現了“費用全兜底、農戶零負擔”。
為打消群眾後顧之憂,臨朐縣柳山鎮將農村廁所管理維護、糞污處理納入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統一進行管理維護,並引進糞污處理項目,對農村糞污進行資源化利用,確保農民改得放心,用得省心。
臨朐縣充分利用縣級改廁智慧管護平臺對改廁戶廁具維修和糞污抽運、農村公廁日常管理維護進行統一規範管理,調動專業公司的工作積極性,不斷提高服務改廁群眾能力和水準,切實增強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真正將廁所革命辦成黨委、政府放心、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
記者跟隨包村幹部來到峽山區王家莊街道朱子一村時,村民王善東正在自家的小果園裏用村委的糞污抽取設備進行桃樹澆灌施肥,忙得不亦樂乎。“自從村委買了這個小設備,無害化廁所的糞污抽取變得簡單易行、經濟實用。”王善東所説的小設備是指村委自購污水泵和密封大塑膠桶,每次自家的廁甕滿了他都會到村委借這個設備抽取後進行果園灌溉施肥。
朱子一村是庫區整體移民村,全村共231戶,村裏的巷道大都是2.5米,抽糞車每次抽糞都要費很大功夫。面對廁改後續管護帶來的難題,有黨員提議湊錢為群眾買個污水泵和密封桶進行無害化抽取。村“兩委”幹部到市場上一打聽,整套設備共300元,村委負責人當即便決定購買。
小投入帶來大方便、現在村裏群眾誰家廁甕滿了,到村委簡單登個記,1個小時的時間就把抽廁問題解決了,抽滿後把發酵好的糞液使用到自家農田櫻桃、桃、蘋果等作物田地裏,這樣既解決了衚同窄無法使用大型機器抽糞的問題,而且基本無抽糞使用費用,並變廢為寶變成農家肥使用到農作物上增産增效,真正達到了一舉三得的效果,群眾非常滿意。
峽山區鄭公街道推出了“編號式”工作法,各村自行初驗廁改問題整改成果,初驗合格後,對照編號表,在戶外排氣管張貼對應編號,方便驗收督查,自覺接受監督,倒逼問題整改,不回避不遮掩,極大地提高問題摸排和整改的效率。
品質第一,小廁所改出新生活
農村廁改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場硬仗,關係到農民群眾生活品質,體現著現代文明水準,國家相關部門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提高農村改廁工作時效的通知》中,重點強調了“建維同步”,要求廁所改到哪兒,運作維護就必須覆蓋到哪兒。只有運作維護跟得上,農民的生活品質才能得到保障,農村環境才能得到改善,農村廁改也才算是完整。
壽光市採用村自查、村互查、集中查“三查結合”,確保改廁問題找準、找透、找徹底。昌邑市創新摸排工作方式,製作村莊農戶坐標示意圖,精準標注改廁情況,實現臺賬、示意圖、實際現狀相一致。
青州市在排查工作中堅持即查即改,由施工人員攜帶小配件、小工具跟隨排查人員入戶,及時為農戶更換問題廁具,做到小問題不出戶。
高密市強化了對社區村幹部及施工隊的技術培訓,明確整改規範和施工標準,確保改一戶成一戶。
臨朐縣、昌樂縣黨政主要負責同志開展“四不兩直”督導,傳導壓力,推動工作落地落實。
寒亭區安排區電視臺對每個街道隨機暗訪3個村莊,在專題會上播放暗訪片,督促迅速整改。
目前,全市累計建設農村改廁服務站267個,配置抽糞車輛448輛,配備抽糞隊伍806人,配備公廁保潔人員1600人。市縣兩級建成智慧管護平臺並聯網運作,統籌開展廁具維修、糞污清運等服務工作,基本實現制度化管理、智慧化管護、資源化利用。
廁改整治惠民生,群眾幸福再加碼。一場遍佈全市農村的廁所革命辦成了黨委、政府放心、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切實增強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記者手記
小角落變身“高標配”
物質文明看廚房,精神文明看茅房。多年來流行的一句口頭禪道出了鄉村振興和全面小康的精髓。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戶生活品質,從農廁這個切口可見一斑。
農村的廁所,多被設計在院落的犄角旮旯,因為種種原因作為廁所的“標配”硬體上不去,這個事關切身幸福指數的小角落也因而被很多群眾視為茅房。
這次農村改廁問題摸排整改工作,被稱為“廁所革命”,可見整改力度之大,變化之大。
改廁的標準高。在《臨朐縣農村改廁問題排查清單》上,我們看到排查標準進一步設計細化成20多個小項,如廁屋問題1項,分解為有墻、有頂、有門,防雨、避風;屋內衛生整潔,不亂堆放雜物等小項,細化標準,內容全面,這樣既增強了摸排的精準性,也便於有針對性地整改,提高工作效率。
改廁的品質高。看看儲水桶埋的夠不夠深,排氣管夠不夠高,化糞池的承重板蓋的嚴實不嚴實……昌樂縣首陽山旅遊度假區郭齊店子村村幹部劉軍入戶對廁所進行日常排查,還給村民遞上服務卡説,“維修、抽糞服務電話以及監督投訴電話都在上面,有什麼事可以打電話,也可以聯繫我。”這些工作細節折射出廁改工作的嚴,實,細。
改廁提高了舒適度。柳山鎮冢子河村村民郭萬德家裏以前一直用的是旱廁,總是臭哄哄的,特別是天熱了,在衚同頭上都能聞到味。“俺之前也想改又不知道如何改,也怕鄰居笑話,現在好了,鎮上統一把廁所都改成了沖水式的,乾淨,衛生,也沒有味了。”郭萬德樂得合不攏嘴。
我們看到,為有效提高農村居住環境,切實改善民生,市縣鎮三級把農村改廁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抓手,系統謀劃,統籌推進,並結合各自實際,對前期改廁完成符合條件的進行再次改造提升,扎紮實實做好農村改廁這件事關民生的“大文章”。
農村有句老話説:“看你家是真乾淨還是假乾淨,上趟茅房就知道了。”話雖然糙了點,但説的卻在理。隨著廁所革命的深入推進,引導農村群眾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的工作也迎刃而解。小角落之巨變,讓鄉村文明之風勁吹。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