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打造“網格化+大數據+鐵腳板”的主動發現模式
“政策找人”,4508名困難群眾獲救助
“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大場鎮民政辦,在我們家最無助的時候送來了關心和溫暖,拯救了我們這個陷入絕境的家庭……”這是西海岸新區大場鎮吉利河村丁文運女兒通過市長信箱寫給大場鎮的一封感謝信。
今年6月24日,大場鎮低保戶丁文運在家中做飯時,因意外起火燒傷,醫院診斷為多處三度燒傷,下達了病危通知書。村委在第一時間將此資訊主動上報大場鎮民政辦,大場鎮民政辦立即按程式啟動臨時救助綠色通道,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把2萬元的臨時救助備用金送到了丁文運家人手中,丁文運得到及時救助並脫離了危險。
作為全省社會救助改革綜合試點,市民政局以主動發現為切入口,不斷健全社會救助主動發現機制,打造“網格化+大數據+鐵腳板”的主動發現模式,通過數據篩查、基層摸排、預警監測、救助實施,做到“前臺有幫扶救助、後臺有監測預警”,由被動救助向主動救助轉變,進一步提高社會救助的多維性、智慧化、精準化。
丁文運能夠及時獲得“主動救助”,就緣于西海岸新區打造的“網格化+大數據+鐵腳板”的主動發現模式。在西海岸新區,成立了社會救助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共同參與的社會救助主動發現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民政局,加強與衛健、醫保、殘聯、扶貧等部門單位的數據比對共用,並收集媒體、信訪、網路平臺披露的群眾遭遇急難的相關資訊,及時反饋給鎮街分析研判以便快速有效作出救助響應。鎮街依託當地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及時主動收集所轄企事業單位、扶貧辦、社會組織、各村(居)等上報的群眾遭遇急難的相關資訊,匯總到“一門受理”窗口進行分辦、轉辦。在村(社區)層面,充分發揮基層人員“最容易發現問題、最先發現問題”的優勢,成立由村(社區)幹部、救助工作協理員、網格員、村(居)民小組長、社工、志願者等構成的困難群眾急難問題“主動發現服務隊”,將“發現機制”納入村(社區)職責範圍,將走訪、發現需要社會救助的困難群眾列為村(社區)組織重要工作內容,納入村(社區)準入清單,建立完善困難群眾摸底、上報制度。同時,將比對和摸排情況分類建立臺賬,及時掌握困難群體家庭收入、財産等變動情況和遭遇突發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急難情況,並按照“紅、橙、黃”三個等級實行“三色管理”,分別實行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至少探訪一次制度,根據困難程度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救助到位。截至目前,西海岸新區23個鎮街共建立995支主動發現服務隊,建立“紅、橙、黃”臺賬1641條,核實後符合救助條件490條。
據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不斷探索社會救助模式,將困難群眾申請施救的傳統救助模式發展到主動發現、幫辦代辦,將“人找政策”“單一施救”發展到“政策找人”“綜合施救”。今年,我市制定了《關於健全完善社會救助主動發現機制的意見》,進一步界定了主動發現的對象範圍,完善了部門聯動、渠道暢通、覆蓋面廣、反應快速的主動發現救助網路,明確了主動發現的方法途徑,完善了主動發現的工作流程,確保困難群眾早發現、早報告、早救助。截至目前,全市通過主動發現救助困難群眾4508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賈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