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科技 “十四五”:建設國際化特色鮮明的國家創新型標桿城市
3月2日,記者從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青島市“十四五”期間,青島市將建設成為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動力源、“一帶一路”沿線創新創業優選地,打造國際化特色鮮明的國家創新型標桿城市。
到2025年,推動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儘快入列,按照省政府統一部署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6500家,上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50家,高新技術産業累計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60%以上;年辦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數量超過8000人次,PCT專利年申請量超過1500件,打造一批國內一流標桿孵化器。
據青島市科技局副局長吳緒永介紹,“十四五”時期,青島科技創新的重點任務和舉措可歸納為“三個六”戰略支撐和“一個十”行動舉措:
打造六大戰略科技力量,增強城市科技創新策源能力
創建國家實驗室。支援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面向海洋強國戰略重大需求,聚焦海洋空間、海洋資源、海洋生態等戰略方向,實施“透明海洋”“藍色藥庫”等重點科研任務,突破重大前沿科學問題,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建設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化的綜合性研究基地,打造體現國家意志、實現國家使命、代表國家水準的戰略科技力量,推動早日入列。
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推進超級計算升級項目加快投入運作。推進海洋科學考察船隊建設,實現深遠海科學考察航次和設備開放共用。支援建設吸氣式發動機熱物理試驗裝置,這個大科學裝置目前正在國家發改委的評審當中,目前來看成績還不錯。海洋生態系統智慧模擬研究設施、海上綜合試驗場等大科學裝置。
打造高端創新平臺。加快推進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國家深海基地、山東省能源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創建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前瞻性謀劃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和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爭創一流高校與科研機構。支援駐青高校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建設新興技術和交叉融合學科。支援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企業在青設立以産業技術研發為主的新型研發機構。支援科研機構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不斷增強科技研發和産業化能力。
建設企業技術創新平臺。加快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構建風險共擔、收益共用、多元主體的協同創新共同體。支援頭部企業牽頭建設技術創新中心、創新創業共同體和製造業創新中心等技術創新平臺,提升重點産業領域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
塑造全球創新網路關鍵節點。加快建設中日科學城、天安中韓科技園和中以跨境雙核創新孵化器等重大項目,支援建設中德青年科學院、中德工業大學等高端創新平臺。搭建國際技術轉移與國際科技合作平臺,爭建科技部“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促進國際技術成果在青轉化落地。
打造六大創新型産業集群,培育發展新動能
打造工業網際網路産業集群。系統佈局人工智慧、5G、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強化新興交叉領域關鍵技術攻關,打造國際領先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行業領先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和面向垂直細分領域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到2025年,爭取建成若干千億級規模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形成工業網際網路産業新生態,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
打造軌道交通裝備産業集群。開展高速磁浮、智慧化軌道交通系統等前沿引領技術研發,加快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懸浮列車、新一代全自動市域快軌列車等前沿新産品以及關鍵核心裝備産業化。到2025年,軌道交通裝備産業規模達1000億元以上,打造世界級軌道交通創新高地。
打造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突破氫能與燃料電池、車體輕量化材料、高續航電池、智慧網聯汽車、大功率快速充電等關鍵技術,推進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發展零部件配套産業。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産業規模達到500億元,帶動汽車産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新高地。
打造現代海洋産業集群。突破高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海洋儀器儀錶、深遠海養殖等領域關鍵共性技術,開發綠色智慧船舶、深海與極地海洋油氣資源開發裝備、海水淡化裝備及深遠海漁業養殖裝備等産品。實施“藍色藥庫”開發計劃,建立海洋藥物先導化合物發現與成藥關鍵技術體系,加速海洋創新藥物、海洋生物醫療器械和生物功能製品研發與産業化。
打造新材料産業集群。開展橡膠新材料、綠色聚合物製造、高性能綠色輪胎、橡膠輪胎智慧裝備等技術開發應用。佈局發展半導體、積體電路等領域配套的關鍵戰略材料,培育高端軟磁材料等標誌性産品和頭部企業。強化先進石墨材料、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産業化應用。
打造生命健康産業集群。開展基於基因檢測、醫用可穿戴、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長壽科技與裝備研發,發展長壽科技産業。開展生物創新藥物及海洋創新藥物、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及快速檢測設備研發,研發高端醫學影像設備、微創手術器械、醫療低溫存儲設備、高端醫用材料等數字診療裝備。
打造六大創新服務體系,優化創新創業生態
打造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發揮科創母基金作用,聚焦硬科技,吸引戰略投資機構參股成立子基金並直投高端科技産業化項目。探索科技信貸綜合風險補償新模式,建立科技信貸“白名單”,引導商業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進一步推動設立科技支行,大力推廣“投(保)貸”聯動等各類科技金融産品。深化國家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實施“區塊鏈+跨境金融服務”。實施科技金融特派員和金融輔導員計劃,為企業提供定制化政策輔導和融資服務。
打造科技人才服務體系。搭建人才招聘e平臺,支援用人單位面向全球招引人才,擴大“藍洽會”“海外院士青島行”等引才品牌影響力。開展科技部外國人來青管理工作試點,對持有國際通用職業技能證書的外國專業人才來青工作,放寬年齡、學歷等要求。實施大學生“聚青計劃”,給予在青就業創業大學生住房、創業、社保補貼,吸引大學生來青、留青、回青創新創業。建立人才服務大數據平臺,統籌落實好稅收優惠、子女教育、醫療保健、住房保障、交通出行等人才服務方面的各項政策。探索建設“國際人才港”。
打造技術轉移服務體系。深化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打造以藍色經濟為特色的國家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聚集區。推進半島科創聯盟發展,打造區域創新共同體,助力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深化産學研對接合作,突出市場化導向,在産業細分領域組織對接活動,挖掘企業技術需求,匹配高校院所創新源頭,促進科技成果供給端與需求端精準對接。推進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和山東省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市場化運營,優化專業領域分中心佈局,以承接項目落地、快速轉化産業化為目標,形成海洋科技成果産業化示範基地。
打造創業孵化服務體系。支援有條件的頭部企業、高校院所等單位建設專業孵化器,爭取打造一批國內一流水準的標桿孵化器。在日本、南韓、以色列等國家建立離岸孵化基地,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青年創業空間,探索“海外預孵化—本地加速孵化”模式,引進海外優質項目、成果和人才資源。在北京、深圳等國內創新資源密集城市建設異地孵化器,服務更多優質企業在青對接産業配套資源。
打造智慧財産權服務體系。加快高價值專利培育,推進企業智慧財産權標準化管理,支援企業申請PCT,開展國際專利佈局。實施專利導航工程,圍繞新興産業,加大高品質專利儲備,推動新興産業加快成為專利密集型産業。發揮頭部企業、高校院所創新優勢,圍繞重點産業培育一批核心技術專利。健全市場化專利運營機制,加快推進專利技術交易市場建設。推進國家智慧財産權運營服務體系重點市建設,構建智慧財産權運營服務體系。開展智慧財産權專項執法維權行動,強化智慧財産權保護。
打造科研管理服務體系。建立科技攻關應急機制,開闢“綠色通道”,簡化工作流程。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更加注重成果創新性、先進性、應用價值和經濟社會效益評價。開展經費使用“包乾制”改革試點,直接費用調劑權全部下放給項目承擔單位,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建立以信任為前提、誠信為底線的科研管理機制。建立科技創新容錯機制,堅決查處學術不端和違背科研倫理的行為。
實施十大科技創新行動
實施未來科技産業培育行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重點在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空天海洋、資訊科學等領域,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探索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重大原創性、顛覆性技術,促進技術交叉融合,超前佈局未來科技産業。
實施關鍵技術攻關行動。面向戰略需求與重大場景,聚焦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現代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採取競爭立項、定向委託、組閣揭榜等方式,組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産業發展技術瓶頸。建立科技攻關應急機制,開闢“綠色通道”,開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技術攻關。
實施科技型企業倍增行動。培育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規模,全面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普惠性政策,持續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首購創新産品目錄,通過首購、訂購支援創新産品推廣應用。推廣實施科技創新券,鼓勵和支援科技型中小企業購買研究開發、檢驗檢測等服務。提升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品質,完善高企認定便利化措施。建立以企業技術創新需求為導向的立項機制,支援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共建研發基地、協同創新中心等方式,與高校院所建立産學研合作,形成創新共同體,開發以應用為導向的高新技術産品和成果。
實施高企上市培育行動。加強對高新技術企業服務指導,遴選成長性好、研發投入大、技術優勢顯著、産業帶動性強的企業進入上市培育庫,“一企一專班”開闢上市綠色通道,在科研立項、科技獎勵、平臺建設、人才政策和科技金融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援。發揮上市服務聯盟作用,支援企業與科創板、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效對接、做優做強,成為爆髮式成長、競爭力突出的高科技頭部企業。
實施創新創業菁英集聚行動。聚焦重點産業集聚人才,引進培養産業領軍人才、行業拔尖人才等高層次人才。按照企業需求制定人才政策,給予頭部企業人才定制權,提高人才與産業發展匹配度。實行“按薪定才”,向按薪酬等次確定的高層次人才發放人才“服務綠卡”,享受子女入學、醫療保健等綠色通道服務。開展外國人才外匯服務試點,為外國人才換用匯提供便利。用足用好國家外國高端人才R簽證申請確認函許可權下放政策,符合條件最長可辦理10年期簽證。
實施科技惠民示範行動。圍繞農業科技、人口與健康、城市發展等民生領域,開展優質新品種選育、重大疾病防控、地方病防治、食品安全生産、重特大事故防控、環境生態治理等關鍵技術攻關,著力解決一批關係民生的重大科技問題。加強民生科技成果推廣轉化,推動一批先進適用技術成果的應用示範,提高城市醫養健康、防災減災、管理治理水準與能力。
實施科技金融結合促進行動。依託青島資本市場服務基地、青島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等科技金融服務平臺,聯合銀行、擔保、保險、創投等機構,全方位服務科技企業。鼓勵符合條件的機構開展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跨境基金業務,爭取國家外匯局支援開展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跨境基金業務。常態化組織“線上+線下”融資路演對接活動,促進企業需求與資本供給精準對接。
實施孵化器提升行動。持續引進有産業資源、有服務體系的高端服務機構和平臺型企業,建設企業孵化加速基地,培育新興産業和支撐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支援各區(市)結合區域優勢,在細分産業領域建設專業孵化器,支援孵化器特色發展。實施高素質“創業夥伴”行動,將培養造就新生代創業家隊伍,培養鼓舞大學生成長為新一代創業者。壯大創業孵化職業化隊伍,從企業家、律師、投資人等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中,遴選建立創業導師庫。
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行動。深化産學研對接合作,通過專業化的項目篩選、推介、路演,促進企業技術需求對接。引導高校院所、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開放資源,為企業開展産學研合作提供支撐。鼓勵高校以市場應用為導向,建設獨立法人的技術轉移轉化基地,開展概念驗證和科技成果中試熟化。支援高校開展技術轉移學科建設和學歷教育,共建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培養職業技術經理人隊伍。
實施科創IP打造行動。持續舉辦青島創新節、創新創業大賽、創客訓練營、科技活動周、科創沙龍等系列創新創業品牌活動,宣傳科創人物,講好科創故事,樹立科創典型,厚植科創文化,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充分展示青島的創新創業生態,讓科創成為城市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