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1日)下午,解讀《山東省“十四五”自然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新聞發佈會在濟南召開。《規劃》提出,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國家戰略為引領,統籌謀劃保護與開發,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全面提升黃河下游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王太明介紹了《規劃》在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方面提出的措施。
一是保護修復黃河三角洲。
1.推進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實施黃河入海口濕地生態修復與水系連通工程、近海水環境與水修復生態工程,促進黃河與自然保護區之間、自然保護區內部濕地之間水系連通,維護濕地、河流生態系統健康。加強農田林網和海防林建設,實施引排水溝渠生態化改造、黃河口防護林工程,增強防風固沙能力,遏制土地沙化趨勢。依法開展清理整治探礦採礦等活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2.建設黃河口國家公園。全面落實勘界立標,推進自然保護地確權登記。推進濱州貝殼堤島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以黃河三角洲國家自然保護區為主體,優化整合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周邊的自然保護地,打造以黃河入海生態系統為特色的國家公園。
3.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全面開展陸域濕地、潮間帶濕地、淺海濕地生態治理,建設珍稀瀕危鳥類棲息地、海洋生物綜合保育區和特色植被保育區,生態治理外來有害物種,保護黃河三角洲生物多樣性。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植被和珍稀瀕危物種觀測,建設智慧黃河三角洲監測監管網路。聯合長江以北沿海4省2市的19個自然保護地,共同申報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産。
二是加強黃河沿線生態廊道建設。
加強沿黃各市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地質災害防治,推進沿黃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實施重點區域生態治理。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灘區治理,在“嫩灘”區域開展濕地自然修復,保護濕地、水域生態系統和鳥類棲息地、遷徙通道,打造高品質黃河沿岸綠色生態廊道。統籌推進黃河下游沿岸及灘區國土綜合整治,積極推進國土綠化與農田林網修復改造,全力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三是服務保障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
支援打造黃河流域改革開放先行區。探索“雙向飛地”“共管園區”等跨區域産業合作新模式。支援黃河兩岸跨河大橋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濟南、青島、煙臺等市與沿黃省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沿黃城市共建海鐵聯運轉机基地。打造濟南—德州、濱州—東營黃河百里風貌帶,增強黃河流域下游地區生態屏障功能。
強化自然資源服務保障。科學編制山東省黃河流域國土空間專項規劃,為培育沿黃城市聯動發展新動能、打造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增長極,提供規劃引領和空間保障。開展黃河流域實景三維“一張圖”建設,開展黃河干流、重點灣區、重要水庫等水下地形測繪,及沿黃區域地表形變監測和高程基準年度復測,為建設黃河長久安瀾示範區、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等提供基礎數據支援。
積極探索生態資源價值轉化新模式。努力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生態惠民共贏。挖掘黃河文化內涵,建設國家研學旅遊基地,講好黃河故事;科學開發“河海交匯、新生濕地、野生鳥類”三大世界級旅遊資源,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閃電新聞記者 李金彥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