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山東6月25日訊 改革開放40年來,孫丕恕,這位從大學畢業就投身中國IT行業的企業家,憑藉著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與永不服輸的奮鬥精神,帶出了浪潮這家歷經産業迭代而不斷做大做強的科技“常青樹”。
![](http://sd.china.com.cn/uploadfile/2018/0625/20180625045157874.jpg)
資料圖
“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能夠取得一時的成功,但卻容易忽略産品的品質靈魂,難以成就百年老店。因此,當今中國企業更需要工匠精神與奮鬥精神,才能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獲得成功。這就需要企業要靜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這正是孫丕恕40年來,不斷通過自主創新,艱苦創業,將浪潮帶入伺服器産業前沿的真實寫照。
青春勃發 拼出一片天地
“1983年大學畢業後,我就來到了浪潮。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推動了IT行業的發展,我也很慶倖從事了IT行業。”孫丕恕自豪地説。
那個時候的浪潮,還是一家從事電腦外部設備、民用電子儀錶等研發生産的企業,當時僅有400多人,由於産品滯銷,債臺高築。為了扶持這個困難大戶,當時的山東省電子工業局撥來10萬元項目費,用於進行磁帶機的開發與生産,這筆錢對浪潮來説無疑是“救命錢”。
當時,全球資訊産業迅速發展,資訊産業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繼能源、材料後的第三大支柱産業。浪潮當時的領導班子痛定思痛,在徵得省電子工業局同意後,他們決定利用這筆“救命錢”投入微型電腦的研發,從而揭開了浪潮以技術創新走向輝煌的序幕。在這場風雲驟起的資訊産業大戰中,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孫丕恕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一開始,即使在山東大學的電子系裏,孫丕恕也從未見過一台真正的PC機。既無經驗,也無資料。從哪開始,如何仿製?孫丕恕與同事先從仿製一塊主機板開始,先易後難,逐個攻堅。為此,孫丕恕與其他六位同事沒白天沒黑夜的一直在滾在一起。往往每天醒來就開工,直到工作到深夜,僅有的幾分鐘吃飯時間,是每天的休息時刻。
“那時我每天都在弄電路圖,怎麼設計,怎麼來做,不停在想。”孫丕恕説,自己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這樣度過。迄今回憶起來,孫丕恕回憶説,不論什麼時候,這種拼搏的精神還是要的。經過不懈努力,浪潮研發的第一台個人電腦0520A于1984年問世。孫丕恕談及那個時刻,心情仍然非常激動。“一方面這個産品當時只有美國能做,我們能夠仿製成功,而且實現了與IBM的PC相容,我們感覺非常驕傲,它的價值也是非常巨大的,那麼從材料費來講,當時一台電腦我們就能為國家節省幾萬元。”
“浪潮牌”微型電腦很快批量投入市場。到1983年底,浪潮實現産值248萬元,利潤8萬元,實現了扭虧為盈。1985年,浪潮0520A以最高分榮獲電子部電腦産品評比第一名,浪潮很快成為中國微機領軍品牌,也由此揭開了中國IT産業大幕正式拉開。
這一年,孫丕恕就已經是一位才華出眾的工程師。此後,孫丕恕再接再厲,他領導開發的浪潮0530微機獲國家電腦行業最高品質獎。此後,他的團隊成功開發0540D微機,這在當時屬國內首創,甚至在國際上也屬於為數不多的推出此型號産品的廠家之一。這一重大突破,標誌著國産PC的開發由簡單模倣開始向獨立研發轉變。30歲時,孫丕恕獲得了“科技先進工作者”的榮耀。
1988年,浪潮完成新産品開發20項,銷售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實現産值1.33億元,創匯110萬美元,為浪潮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浪潮微機的市場佔有率已經佔到了全國市場的20%,位列全國第二, 長城、浪潮、東海成為當時中國個人電腦市場三大主導品牌。孫丕恕回顧這段歷史頗有感慨:“那個時代,我們的電腦技術水準與國外差距不大,在某些方面超過了他們。
二次創業,帶領浪潮華麗轉身
然而,進入90年代,浪潮的危機悄然到來了:一方面外國電腦整機進口配額限制取消,國外品牌大舉入侵,一方面聯想、方正等國産PC後起之秀飛速成長。浪潮的PC産業發展走向下坡路。
面對危機,時任浪潮技術副總工的孫丕恕大膽預測:個人計算時代將逐漸向網路計算時代轉變,伺服器作為網路的核心,將是21世紀左右網路資訊技術的關鍵所在。為此,孫丕恕領軍成立了另外一個部門,開始獨立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浪潮小型機伺服器産品。
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在他的領導下,課題組終於研發出了第一台小型機伺服器SMP2000,打破了西方國家在此技術領域的絕對壟斷,SMP2000還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不僅如此,它的誕生還降低了伺服器市場的産品價格,使得伺服器在中國的廣泛應用成為了可能。
1997年,當眾多企業還在電腦市場中奮力搏殺,孫丕恕率浪潮實現了主業轉向伺服器的華麗轉身。
2000年,中國首條年産10萬台伺服器的生産線在浪潮落成。
2002年11月,已成為浪潮掌舵人的孫丕恕帶領浪潮啟動了“天梭”工程。
如何確立國産高性能商用伺服器的市場地位,如何確立相應的行業標準,成為浪潮在高性能計算領域研究的目標,而浪潮的“天梭工程”就是為此而來。
2003年,中國商用領域第一台高效能伺服器──浪潮64位天梭TS20000誕生。中國高性能伺服器市場每年因此降低了數十億投資成本。
2004年4月14日,是浪潮人為之驕傲的日子,就在這天,天梭TS20000打破了商業智慧計算的世界紀錄,該紀錄在過去的8個月中一直為IBM所保持。
奮發有為 邁向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高端
孫丕恕領導下的浪潮,並不滿足於伺服器領域的卓越成就,他還將産業觸角向軟體行業拓展,而且還走出了國門,與國際IT巨頭實現聯姻。
2005年,浪潮成為微軟在華最大的合作夥伴,獲得微軟2億元的投資,浪潮得以加快品牌國際化的進程。從這次合作起,浪潮開始大規模採用微軟的“·NET”平臺,並幫助微軟向客戶推廣“·NET”。
2010年,浪潮又迎來了一個里程碑式的一年。這一年,中國第一台關鍵應用主機浪潮天梭 K1問世,開啟了中國大型主機從無到有的歷史新篇章,並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從2010年至今,浪潮不僅自主研發出中國第一台32路關鍵應用主機天梭 K1、64路關鍵應用主機浪潮M13,還研發出了中國第一台 PB 級海量存儲、整機櫃伺服器SmartRack、中國首款雲計算中心作業系統雲海 OS 等一批雲計算核心技術、裝備,並相繼提出了雲計算1.0、雲計算2.0戰略,實現了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時代下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開創了多種雲服務模式,推動自身從“産品提供商”轉型升級,發展成為雲計算、大數據“平臺、服務提供商”,走上了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的最高端。
不僅如此,浪潮始終堅持“技術-專利-標準”梯次攀登的自主創新戰略,僅2017年浪潮申請專利近7000項,行業排名全國第一,伺服器領域的全部國家標準都由浪潮牽頭制定。
隨著國家大數據戰略實施,浪潮又以計算力激活各行業、各領域數據應用,進一步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用。“進入雲計算時代以後,計算力也可以像煤氣、水電一樣作為商品進行流通,而且取用方便、費用低廉,其意義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臺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孫丕恕説。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