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運營將加劇線下比拼
ofo、摩拜單車、小鳴單車、優拜單車、騎唄、小藍單車、哈羅單車……這些僅是共用單車市場參與者的一部分,在長長的名單中如何脫穎而出?精細化運營和調度能力將成競爭的趨勢和關鍵。
精細化運營一面是考驗鋪車情況、車輛成本、使用頻次、折損率等指標,另一面,全國性和區域性的運營平臺在數據積累的維度跟量上的差距,也將越來越大。
今年6、7月份,摩拜單車和ofo小黃車先後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當這二者的融資都挺入E輪,競爭向頭部聚攏的特徵正表現得更明顯。有成功者就有失敗者。共用單車市場已經開始出現退出者,並且退出者很可能會越來越多。
目前有一個代表性例子是,今年6月正式運營僅5個月的悟空單車宣佈退出市場。悟空單車大股東雷厚義曾對新華社表示,不同於零售單車,共用單車必須在控製成本的同時保持品質,這意味著每個零部件都要扣成本、扣品質,而和小廠合作的結果是,單車品質較差,且因僅有鎖車功能的機械鎖導致車輛丟失率高。
“政府的一些公共配套服務,包括有些地方會劃設停車位,這也是目前解決共用單車用道合法性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之後,那麼共用單車的産業政策肯定會走得越來越健康。”麻策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很關鍵的是,通過大數據對車輛調度進行合理分配。
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營維度,儘管共用單車平臺的動作和政策導向,都是要以技術為依託提升調度的能力和效率,但單車畢竟不同於有司機駕駛的汽車,從地點A到B,目前來看,線下運營人員的“搬運”工作仍是重點,尤其對早晚高峰的車輛批量移動和聚集形成壓力。
另值得注意的是,《指導意見》還新增“推進公共租賃自行車與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融合發展”。
對此,浙江墾丁律師事務所聯合創始人麻策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稱,思路是對的,但具體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超出設想預期的情況,因為公共租賃自行車也並非全部免費使用,一旦有收費就有高低問題,二者是否能夠融合發展還是要看市場情況,“市場説了算”,如果用戶認為共用單車比公共自行車更便捷以後就會放棄用後者。
他認為,政府其實可以把配套的服務,轉移給相關平臺去運作。就像網約車也被納入到了公共服務的範疇內,本身就是公共資源的一種“讓步”,現在共用單車也是相同的情況。
“我認為民間的共用單車平臺,與政府現有的公益單車平臺有機結合,會是比較好的發展模式。”騰訊研究院網路空間研究中心秘書長張孝榮則曾對記者稱,單車共用本質上是個公共服務項目,高度依賴政府資源和輸血。現實的做法可能是通過“政府+市場”的運作方式來探索新路。
初審編輯 焦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