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是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同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時,對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治國理政實踐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宏偉事業提供了科學理論和行動指南。
順應時代要求,著眼未來發展,日照市委、市政府立足實際,提出了“一三五”總體發展新思路,作出了大力實施“生態立市、工業強市、旅遊富市、開放活市、人才興市”五大戰略的決策部署,這是對日照市建市以來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新判斷,是對全市所處發展階段的新思考新定位,是探尋如何振興日照、造福百姓的新思路新路徑,是具有政治遠見和政治定力的決策與方略,為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理順了發展關係、拓展了發展空間、提升了發展動能、指明瞭發展方向。
實施“五大戰略”
是適應潮流的順勢之舉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國家之間競爭是綜合國力特別是文化力、科技力、國防力競爭的實質沒有變,人類呵護共同生存的地球環境的責任也沒有變。基於以上認識和判斷,人們對世界大勢已形成共識:生態為人類生存發展之根本。生態環境既提供了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生命場,又為人類提供了從事活動的物質源。隨著人類實踐活動的擴大和科技的進步,一方面人類對生態環境的利用極大強化;另一方面對生態環境的無序破壞也加劇了。全世界範圍內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令人憂心忡忡,大面積植被遭到破壞,土地沙化加劇,工業垃圾大量排放,地下水資源、大氣遭到嚴重污染等等。早在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針對當時全球變暖等環境問題,一致在巴黎發表《巴黎宣言》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孔子那裏汲取智慧。”這種智慧的核心就是主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社會永續發展,人類再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無度地攫取資源、破壞環境去換取黑色、帶血的GDP,保護人類共同生存的家園已成為每個地球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工業為各國經濟競爭之要義。從發達國家工業發展歷程來看,“去工業化”所帶來的製造業空心化、經濟虛擬化等弊病讓一些發達國家難以為繼,歐美發達國家紛紛走上“再工業化”道路,包括美國的《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工業4.0計劃、法國新工業34項計劃等,都以剛性舉措發展高科技實體經濟。縱觀世界工業發展歷史,先後經歷1.0蒸汽時代、2.0電氣化時代、3.0資訊化時代,現在已邁入4.0智慧化時代。這一歷程告訴我們,創新引領發展,先進科技才是王道,必須以時代創新理念和先進技術為引領,時刻以轉型升級的新型工業為先導,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旅遊為人類生活品位提升之標誌。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升和滿足,人們對基本生活“必需品”以外的東西開始有了新的追求,旅遊成為人們提高生活品質、人生品位的“新品”。有關數據顯示,旅遊業對全球GDP和就業的貢獻率均已突破10%,早已超過汽車、石油,成為全球最大的産業。
開放為世界文明互鑒交融之大勢。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方興未艾,自貿區建設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全球市場進一步開放。卡爾·馬克思在《共産黨宣言》中早就指出:“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産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事。”每個國家的存在和發展都與他國息息相關,多種文明在相互碰撞中交融互鑒,實現各個國家自己更好的發展。這就是開放的力量、市場的力量。
人才為競爭力之核心。人類歷史的實踐一再證明:誰擁有人才就能擁有財富,一個國家的發展如此,一個地區的發展也是如此。一個人才就能孕育一個産品,乃至一大産業。美國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連續20年成為《福克斯》美國富翁榜首富,資産已達900億美元,一直引領微軟的發展。還有香港船王李嘉誠、蘋果系列産品的發明者史蒂夫·喬布斯,等等。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興起,全球進入了一個創新密集時代,人才成為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在2000年,德國為解決軟體人才不足的問題,推出了引進3萬名高級電腦人才的“綠卡政策”。任何一個國家、地區,若要實現創新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就必須重視人才的聚集,擇天下英才而用之。
經濟發展、資源環境關乎人類福祉和世界未來。如何順勢而為,更好地融入經濟全球化,實現自身的永續發展,是任何一個國家、地區都需要面對的重大課題。智者們正是用世界眼光和國際視野審視自己的存在和歷史方位,作出順應世勢的重大決策。實施“五大戰略”,順應了世界經濟發展規律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符合“再工業化”這一發展趨勢,必將有利於日照適應經濟新常態、全面加快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進程。只要我們站好方位,順應大勢,內強實力、外增活力、精準發力,以睿智的眼光抓方向出路,用解放思想、先行一步的膽略謀劃未來,以務實的心境抓轉型升級,用突破重點、行穩致遠的行動做好當前,一刻也不放鬆地堅持推進實施“五大戰略”,日照這艘輪船就一定能夠在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潮中乘風破浪、奮力前行。
實施“五大戰略”
是對接時代的創新之舉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新的發展機遇與新挑戰新矛盾相伴隨,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徵:長期高速增長積累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使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外需低迷,內需不振,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金融、房地産等領域潛在風險關聯積累。實施“五大戰略”,就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新發展理念為總遵循,以中央關於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的戰略判斷為總依據,以中央、省委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等重大決策部署為總任務,在創新落實中實現新的發展。
“生態立市”是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核心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強調指出:“如果仍是粗放發展,即使實現了國內生産總值翻一番的目標,那污染又會是一種什麼情況?屆時資源環境恐怕完全承載不了。經濟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強烈的不滿情緒上來了,那是什麼形勢?所以,我們不能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倡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等僅僅作為經濟問題。這裡面有很大的政治。”這一重要論述從政治的高度,指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是最富競爭力的戰略資源,更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基礎。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日照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路子,一定要把保護好生態環境作為生存之基、發展之本,通過思維創新、體制創新、技術創新,推動動力轉換,從而實現經濟轉型升級。
“工業強市”和“開放活市”是推動轉型升級的重要動能。我國在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加快“一帶一路”建設,明確提出與亞太國家加強全方位基礎設施與互聯互通建設,確定以亞洲國家為重點方向,以經濟走廊為依託,以交通基礎設施為突破,以建設融資平臺為抓手,以人文交流為紐帶,加強“一帶一路”務實合作,深化與亞洲國家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共建共同發展和命運共同體。日照在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方面具有突出優勢和潛力,擁有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北接”“南融”等傳統區域優勢和“一帶一路”疊加等國家戰略機遇,具有良好的臨港産業發展基礎和優勢,也正在大力打造山東半島重要臨港産業基地,與國家發展戰略和政策要求完全契合。只要我們抓住這一戰略機遇,積極作為,就能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和整個經濟發展的全面躍升。
“旅遊富市”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助推器”。旅遊業既是一個全方位、多層面、寬維度的綜合性産業,也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經濟與生態“雙贏”的最佳選擇。據統計,我國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超過了10%,對就業的貢獻達到了9%。旅遊業正從經濟建設的邊緣,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轉變。2016年,日照在全省率先提出“旅遊富市”戰略,作為戰略支柱産業來培育,這既是落實五大新發展理念、融入旅遊發展大潮流的必然選擇,也是立足實際、突出優勢、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務實舉措,必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人才興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動力。國家興盛,人才為本。依靠人才興邦,走人才強國之路,大力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是人才強國戰略的核心要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必須有人才資源作為支撐,建設和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活力旺盛的人才大軍。“人才興市”著眼日照實際,突出“人才是第一資源,是發展之基、轉型之要、跨越之本”的理念,把引才、育才、留才、用才上升到戰略高度,為實現日照強勁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證。
實施“五大戰略”,是貫徹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新措施,是落實五大新發展理念,積極適應、準確把握、主動引領新常態,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發展動力轉換的必然選擇,也是用時代的創新思維謀劃和實施的新戰略。組織實施好“五大戰略”,全力放大生態環境和發展優勢,進一步提升區域競爭力,擴大對外開放水準,就一定能夠在緊跟時代步伐、更好貫徹國家戰略、推動地區經濟社會跨越發展中注入新動能,取得新成就。
實施“五大戰略”
是立足優勢的務實之舉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黨中央對中國未來發展趨勢的科學定位,是引領中國長遠發展的執政理念和戰略謀劃。“五大戰略”立足日照實際,是基於日照生態、工業、區位、對外開放、立體交通等幾大優勢而作出的務實舉措。
生態是日照最突出的優勢和永續發展的基礎。日照市委書記劉星泰同志指出:“生態是日照最突出的優勢,是日照的戰略資源,是實現永續發展的基礎,必須作為日照的立市之本!”日照地處中國南北方地理分界線,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被譽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日照山清水秀、風光怡人,生態環境得天獨厚,正在打造“生態日照”金字招牌,榮獲了聯合國人居獎,是全國環保模範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城市、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範區、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首批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首批國家級海洋公園。“生態立市”把生態上升為立市之本,是管全局、管長遠的總的方向性戰略,是“工業強市、旅遊富市、開放活市、人才興市”戰略的基礎和龍頭,旨在為其他戰略的實施提供基礎性的環境支撐平臺,促進其他戰略的科學有序融合推進。
工業是日照經濟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近年來,日照市堅持以“突破園區、聚力招引”為頭號工程,全面落實“五抓”系列組合拳,保持了工業經濟穩步發展。工業實力穩步提升,2015年完成工業總産值2579.1億元,工業增加值增長8 .4%,高於全省平均水準;臨港産業持續壯大,主導産業基礎初具規模;園區平臺更加完善,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1個、省級4個、市級7個,主要工業園區和産業集聚區19個。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全市現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省級54家,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7家,博士後工作站4家,與重點高校技術創新聯盟37家。釋放工業發展潛能的基礎優勢正在裂變提速。
區位是日照全方位對外開放得天獨厚的優勢。日照素有“兩港通四海、一橋係亞歐”之美譽,東臨太平洋,與韓、日一衣帶水,是泛黃海經濟圈和環太平洋經濟圈的重要港口城市,是東北亞國家加強與中西亞和歐洲合作的重要戰略支點,在當前世界兩個重要經濟帶中處於關鍵位置,是“一帶一路”主要節點城市。同時,日照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重要“增長極”,日照港是魯南經濟帶發展的“龍頭”。在黨中央、國務院新出臺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日照被列入“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中陸橋通道橫軸與沿海縱軸的節點地區,在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的地位日益凸顯。
旅遊是日照豐富的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的有機融合體。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擁有優越的資源稟賦,境內“海、山、古、林、泉”兼備,有6000平方公里海域波瀾壯闊,有64公里優質沙灘綿延細軟,有33座島礁星羅棋佈,有3億噸大港世界馳名,有早于甲骨文1000多年的原始陶文,有5000年悠久歷史的日照黑陶。“陽光度假海岸”的旅遊産業形象逐步樹立,産業規模不斷壯大,旅遊消費總額佔GDP的比重達16.5%,帶起了從業大軍,催生了新的業態,增加了居民收入,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頗佳。大力發展旅遊業,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城市,已經在全市人民心中形成共識。
開放是日照對外經貿合作日益深度融合的活力之源。日照在南韓、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辦事機構,特別是與南韓經貿合作持續升溫,已形成以現代汽車集團為龍頭的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産業集群,年産值達577.6億元。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已經實施,威亞發動機四工廠、派沃泰變速箱三期等重點項目全面推進。已開通了至南韓釜山港集裝箱班輪、至中亞海鐵聯運、至蒙古海陸聯運業務,進一步增強了日照市與沿橋沿帶國家和地區經貿合作優勢。2015年,日照位列“中國外貿百強城市”第32位。特別是中澳經貿合作的日益加深,對外經貿合作開啟新時代。成功舉辦了赴澳推介對接活動和日照與北領地經貿合作交流會,有6個項目簽約實施,至澳大利亞集裝箱班輪航線正式開通。中澳産業園規劃建設的加快,又將使日照踏上對外開放的新征程。
現代立體交通是日照快速發展的新引擎。日照擁有一流的綜合大港,2016年年底日照市申報的糧食B類指定口岸已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專家組驗收,同步加速邁入航空、高鐵時代,日照機場建成通航,旅客吞吐量突破40萬人次。瓦日鐵路、膠新鐵路電氣化改造,青臨高速、疏港高速以及613省道西延,蓮海大道、潮石路改造拓寬等重大交通設施建成通車,嵐羅高速、濰日高速公路開工建設,青日連鐵路、魯南高鐵等加快建設,全市現代立體交通體系不斷完善,交通瓶頸制約加快破解,為日照大開放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優勢蘊含著未來,代表著無限可能。當前,日照正以創新的思路、過硬的舉措,發揮潛在優勢,搶抓“一帶一路”建設和航空、高鐵時代來臨的新機遇,努力構建“雙港(海港、空港)帶動、多園支撐、三外(外貿、利用外資、對外投資)協調”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山東日照鋼鐵精品基地、200億元清潔能源綜合利用項目、500億元石化系列項目、100億元的東方太陽城項目等大項目即將集中發力,必將對日照未來的大發展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只要我們瞄準目標,堅決把實施“五大戰略”抓在手上、落到實處,不斷放大做強發展優勢,深挖再造新優勢,堅持不懈地促進優勢轉化,一步一個腳印地抓發展、抓項目、抓民生,就一定能把各種優勢最大可能地轉化為強大的發展動力和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