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電大一女生被辱事件”一審庭審現場。圖片來源於網路
“都是你逼的”
開學後,徐彤開始越來越多地提及壓力問題,“怎麼追都追不上。”同學的孤立也讓她苦惱,“老師和學生都看不起我們這些花錢買過去的。”
“你不能下這個結論,什麼事情不是靠人努力的?”徐志平用自己的邏輯,試圖説服女兒。
他的高中同學,不少都幹出了事業:有人位居政府高層、有重點中學的校長……更讓他羨慕的是,同學的子女“有考復旦的、有考清華的”,他每次隨完份子回家,忍不住對女兒“嘮叨”一番,拿女兒作比較。
“女兒雙手捂住耳朵,大叫‘啊’……”在母親看來,這是女兒不堪壓力,情緒失控時的一種發泄。
厭學隨之而來。
“孩子是不是精神有問題?”老師對徐志平説,徐彤在學校不按時起床,且抵觸情緒很重,為了一點小事常常大喊大叫。
徐彤也對父親大喊,“都是你逼的!我考上哪就上哪!”
父女矛盾慢慢升級,徐志平最終妥協,但條件還是那句話——“你要爭氣。”
在高中入學僅3個月後,他帶女兒回家,高一下學期轉至連雲港高級中學讀書。
情況並未好轉。
“房門一關,拿刀片在手腕上劃。”徐彤的母親説,“手腕上割得一道一道的,稍微有點衝突,就撞墻跳樓。”
在一次爭吵中,徐彤曾透露,痛苦的根源在於缺少父親真正的關心。她在反鎖的房間裏,提到小時候多次被同學欺淩的經歷。“小學時被同學摁倒在草坪上,被人騎在身上打。”
那時,徐志平每天天不亮就出發到市區工作,她的母親在各地打零工補貼家用。從不“護短”的夫妻倆,聽説孩子被欺負,大都讓女兒找自身原因,“人家為什麼不打別人就打你呢?”
2014年3月,徐志平帶女兒去看醫生,被診斷為“情緒障礙”。當年上半年,為了緩解壓力,徐彤開始休學在家。
“我在家,她就要走。”徐志平用“水火不容”形容緊張的父女關係。
辦案人員也對父女倆印象深刻。因為案發時徐彤尚未成年,提審時徐志平在場旁聽。“你説什麼説,你不要説!”該辦案人員回憶,“就像大人呵斥小孩一樣,非常暴躁。”
失控的女兒
女兒開始不回家吃飯。有時被一個電話叫走了,徐志平問,你幹什麼去,“她説,你別管。”
離開家庭和學校的“束縛”,徐彤在外面認識了跟自己有類似經歷的朋友,他們一起溜冰、到青年公園坐海盜船、晚上去酒吧跳舞,還會相互開解與家人的矛盾,尋找精神上的慰藉。
陳麗穎就是在這期間認識的。
她比徐彤大兩歲,父母在她約4歲時離異。在父親陳春眼中,小時候的陳麗穎乖巧懂事,從初中開始“叛逆、不回家”。
老師敦促她好好學習,她的要求——“我想要我媽媽回來”,讓重新組建家庭的陳春無所適從。
因為連續三四天找不見女兒,陳春也曾報過警。他在女兒可能出現的網吧轉悠,在可能出現的地方蹲守。好不容易找見了帶回家,“沒過幾天又不見了。”
初二時,陳麗穎就輟學了。
陳春既氣憤又無奈。女兒約16歲時,他又一次把她找回家,拿皮帶打,並嚇唬她:“你要是再走了,就別回來了。”
幾天后,女兒再次出走,不再回來。陳春為了養活新的家庭,到鹽城打工,無暇再管女兒。
陳麗穎開始在社會上“闖蕩”。
她和徐彤成為好友後,徐彤身上沒錢了,她會幫忙,並經常請徐彤吃飯。
徐彤的母親也知道這個“經常請女兒吃飯”的朋友。她提醒女兒不要隨便吃別人的東西。
“放心吧媽媽,我們是朋友,人都挺好的。”徐彤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