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畫家閻濤把家鄉文化和童年經歷融入筆端(圖)

2016-09-28 09:32:35 來源:大眾網 作者:王葉妮 責任編輯:閻家鵬 字號:T|T
摘要】近日,一篇“浞水逸人漫畫童年”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轉發。“浞水逸人”筆下的漫畫人物表情生動、動作流暢,且兼融國畫意境。他還為每幅畫作配上打油詩或濰坊話的旁白,很是有趣,這讓每個人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從小在墻上作畫

  閻濤是個“70後”,他的童年是在浞河水畔度過的,因此自稱“浞水逸人”。閻濤現為濰坊市美術家協會會員、濰坊同志畫社理事、濰坊核雕協會理事。

  “我們小時候玩的花樣很多,集郵、彈蛋兒、扇寶、扛拐等我都很在行,尤其喜歡亂涂亂畫。那時各家的墻都是幾年才粉刷一次的土墻,別人家都怕弄臟不讓碰,而我爸媽任由我拿鉛筆在上面畫畫,因此看過的電影、小人書上的故事都被我搬上了墻。”閻濤説,他從小生長在一個不受約束的環境裏,或許正是這種“縱容”給他種下了繪畫的種子。

  小學到高中,再到電校,同學、老師都是閻濤筆下的主角。隨手速寫的習慣成就了他對人物特點的快速把握和高度提煉的能力,也為他以後的漫畫創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畫家時振華先生曾開玩笑説閻濤的畫純屬“野路子”。“倘若是受正規學院教育,反而會束縛了他的思想,壓制了他信馬由韁的畫風。”時振華説。

  一次偶然機會,閻濤有幸結識了張維平、潘保昌兩位先生。此後,兩位老師在繪畫的用色、用筆等多個方面都給予閻濤指導,使他受益良多,其帶有漫畫風格的個人創作也開始初具面貌。成長路上,閻濤遇到了好幾位恩師,是他們的鼓勵和培養,激勵著他前行。閻濤一直對幾位恩師充滿感激。

濰坊畫家閻濤把家鄉文化和童年經歷融入筆端(圖)

  和樂火燒都入畫

  2013年,百年藝術社團濰坊同志畫社恢復成立,閻濤被吸收為社員,得到了畫社時振華、劉偉、孫建希等名家的悉心指導,畫藝大進。2015年12月19日,由該畫社主辦的閻濤個人畫展《浞水逸人畫展》在郭味蕖美術館舉行,其濰縣民俗風情系列故事等作品備受歡迎,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2016年,閻濤的繪畫重點落到童年時光系列創作中,他把自己兒時的經歷、遊戲、趣聞,乃至惹的禍都悉數收入到畫作中。“我堅持每天畫一幅畫,這是我與圈內朋友的默契約定。”由於靈感都來源於兒時的親身經歷,他的每一幅畫構思和落筆都很迅速。《那些年,那些事》系列作品一經推出,立刻引爆朋友圈。其洗煉的漫畫風格,配以濰坊話的旁白,一股強烈的懷舊風使得每一位觀眾都能從中找到自己兒時的影子。與此同時,閻濤畫中的童年夥伴“向前”“蘭芬”“大抱雞”也跟著火了起來。

  “濰坊是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更有其獨特的文化特色,它給了我大量的藝術創作素材。”《濰坊和樂》《肉火燒》《朝天鍋》三大濰坊名吃都成了閻濤民俗風情漫畫系列作品。《南關丁一窩蜂》《魚店譚不是玩》《西關高一把刀》《下河李惹不起》等姓氏傳説也被他繪成故事長卷。

  為家鄉留點資料

  閻濤尊師好友,暇余好古,瓷雜書畫無不涉獵,見解獨特,頗有眼力,尤其喜歡聽濰坊的名人掌故、傳説故事,對濰坊地方文史興趣很深,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濰坊地方文史資料和鄉賢墨跡的收藏研究;他還關注研究濰坊本土工藝,尤喜濰坊核雕,亦能捉刀雕刻,對老一輩名家核雕收藏蒐集不遺餘力,先後出版了《濰坊核雕》、《北海人漫》等專著。

  談到下一步的創作計劃,閻濤説:“濰坊可畫的東西太多了,把家鄉傳統文化一幅幅畫下來是我最大的心願。”閻濤感慨地説,“濰坊三大了不滴”“濰陽八景今昔”都在他的創作計劃中。

  閻濤説,改革開放30多年了,故鄉濰坊的山在變、水在變,人文也在變。受時代變遷的影響,現在人們的生存環境及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很多民俗的東西、民族的東西,都慢慢地被時代所遺忘,我們小時候的所見所聞都成了回憶。看著這麼多東西被丟掉,我無能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畫筆,把這些鄉土的、民俗的、讓我記憶深刻的、我們曾經歷過的、有特殊回憶的東西記錄下來,給時代、給家鄉、給自己、給後人留下一些影像資料。”閻濤説。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