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亂,每斤十幾元到80元
記者走訪市場了解到,目前市場上的黑豬肉價格相差懸殊,每斤從十幾元到80元不等。
記者在南下河市場的豬牛羊肉交易大廳看到,偌大的交易大廳內竟沒發現一家專門賣黑豬肉的攤位。一位豬肉攤販表示,黑豬肉在南下河市場找不到,一般進專賣店或大型商場。
然而,得知記者要找黑豬肉後,另一位豬肉攤販表示,他的攤位上有一大塊黑豬肉。記者看到,這塊“黑豬肉”並沒有粗纖維和厚大肥膘,外觀與普通豬肉無異。然而,該攤販表示這是貨真價實的“黑豬肉”。在正常白豬肉14元一斤的情況下,這塊“黑豬肉”售價14.5元一斤。
臨朐縣辛寨鎮一位黑豬養殖戶孫先生表示,他家的黑豬肉是26元錢一斤,另一位東城街道下李家崖的黑豬養殖戶王先生表示,他家的黑豬肉是40元錢一斤,批發價35元一斤,昌樂縣鄌郚鎮的劉先生表示,他家的黑豬肉最少60元一斤,還有的養殖戶表示黑豬肉80元一斤。都是黑豬肉,價格卻千差萬別。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十幾元錢的黑豬肉肯定不是真正的黑豬肉,價格便宜的黑豬肉可能是雜交品種,飼養方式和時間都與白豬無異。
昌樂縣鄌郚鎮的劉先生表示,還有一些黑豬養殖戶自己不親自餵養黑豬,而是成立一些黑豬養殖合作社,讓農戶代為餵養,然後再從農戶那裏收購。這種方式無法保證黑豬的品質。“農戶一般給黑豬吃普通飼料,但養殖戶不可能天天到農戶家裏盯著。”劉先生透露。
業內人士
樹立發展品牌意識,希望得到政策扶持
雖然黑豬肉市場不景氣,但是劉先生仍然堅守在市區開設的黑豬肉專賣店內。“我相信這是一個有潛力的産業,但關鍵是要長期堅守,哪怕現在無人問津。”劉先生説。
劉先生告訴記者,他在濰坊市區有兩家黑豬肉專賣店和一家黑豬肉大包店,今年他打算再開設一家專賣店。劉先生用五年的時間投入了六七百萬元,經過了前期的寒冬,目前已逐漸有了老顧客。
劉先生表示,最初開設專賣店時,有時一週都殺不了一頭豬,於是他便採用白送肉的方法,路過的市民都可以免費領取一盒肉,以此用來打出知名度。大量的投入不見回報,讓他非常著急。在這種情況下,劉先生採取了兩種方式盈利:一是進行會員式經營,只有辦卡的會員才能買到他家的豬肉,普通人不能購買,這樣一來消費人群精準化;二是註冊自己的黑豬肉品牌,讓黑豬肉有了自己的名字,再慢慢讓品牌廣為人知。如今,劉先生的專賣店平均一兩天就能殺一頭豬。
對於目前大多數養殖戶的寒冬期,劉先生非常理解,但是,劉先生認為要想經營長久,做一家“百年老店”,就要學會堅守,不怕目前的賠本,一定要樹立自己的品牌,相信總會苦盡甘來。
另一位青州黑豬養殖戶表示,如果想把黑豬産業做大做強就要有耐心,這個行業就是“守”出來的,同時要嚴把品質關,讓産品有口皆碑。時間長了,自然會吸引到固定的客源。“相關部門也應對黑豬産業給予足夠的政策和資金支援,此外還應改革管理和監督方式,讓不法商家沒有空子可鑽。”該養殖戶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