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現代社會文明與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隨著社會分工的深化和人口的增長,經濟社會活動在城市聚集是世界各國發展的一條普遍規律。
綠色發展是當今世界的潮流與趨勢。聯合國自2008年以來,就把綠色發展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2014年6月首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再次重申了成員國在“裏約+20”峰會上通過的成果文件《我們希望的未來》作出的承諾,強調綠色發展是全球發展的主流和當代人不可推卸的責任。就我國而言,黨的十八大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佈局的戰略高度,把加快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積極推動我國經濟實現綠色轉型,十八屆三中全會更提出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將我國的綠色發展問題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和改革發展的歷史高度。
從理論和實踐上看,綠色發展與城市經濟具有內在一致性,城市經濟本質上是空間集聚經濟,強調空間投入産出的合意比例,具有降低資源消耗、實現綠色發展的內在要求,而綠色發展也需要通過城市經濟社會進步來實現和提升。現階段,我國有必要立足城市發展實際,積極推動城市綠色發展。
充分考慮城市綠色發展水準差異, 推動我國城市綠色發展均衡化
我國不同區域城市綠色發展水準存在較大差異,城市綠色發展需要充分考慮各城市的發展基礎和特色。
1.東部地區城市綠色發展方式
對於具有領先優勢的東部地區城市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綠色城鎮化,加強、鞏固已有的發展成果,以服務業和創新為基礎,提升發展品質,以城市群為核心從經濟發展趨同走向綠色協同發展,不僅要為國內城市綠色發展做示範,還要搶佔新一輪全球城市綠色發展的制高點,積極培育能夠參與全球競爭並體現國家競爭力的若干世界級綠色城市,並成為全球綠色城市網路的重要節點和中樞力量。
2.V1部地區城市綠色發展方式
對於發展速度快但基礎並不牢固的西部相對落後城市而言,則要進一步夯實綠色發展基礎,避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道路,主動提升發展標準,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儘量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探索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發展新模式,逐步縮小與綠色發展水準領先城市的差距。
3.綠色發展水準靠後的資源型城市發展方式
對於部分綠色發展水準靠後的資源型城市,傳統粗放型、初級化的資源型經濟所帶來的植被破壞、水源受損、地層水質惡化、廢棄物污染、採礦區塌陷嚴重、生態承載能力減弱等環境問題仍然十分突出,還需要從國家層面在市場準入、資金扶持、稅費減徵、價格優惠、土地、信貸傾斜等方面給予扶持,重點完善傳統資源型産業轉型升級體制機制,健全接續替代産業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推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