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銘所在的醫院以通知中的新價格為基礎,將2014、2015年醫院所有門診和住院患者的花費明細重新計算,發現儘管有價格上調的部分,彌補取消藥品加成、降低檢查費用造成的虧空,仍然約有5000萬元。這並不是極端個例,不少醫院甚至虧空更多。
“醫院的收入主要分為三塊,藥品加成、治療費和耗材。其中,大部分醫院藥品加成都要達到40%左右,有些醫院甚至更高。”王加銘直言,取消藥品加成後醫院收入將大減,以每年收入20億元水準的省級醫院為例,光藥品收入就為八九億元,取消藥品加成後,這一部分起碼減少一億多,有的甚至超過兩億。
其實,儘管國家規定醫院對藥品加成不得超過15%,但實際各醫院的藥品加成遠遠超出此數。山東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就在調研中發現,不少醫院的藥品加成能達到30%-40%,有的甚至能達到50%。
同時,儘管醫院可以自主制定知名專家診察費,但目前除了省胸科醫院和省眼科醫院率先上調外,不少綜合醫院仍未調價。王加銘説:“目前醫院已經列出知名專家名單並且報批,但綜合醫院不像專科醫院,因為調價影響較大,誰也不想做先明確提價的出頭鳥,大部分還在觀望。”
咋防止藥價虛高?
政府須把好採購關,擠壓中間環節水分
不少患者也擔心,醫院會不會通過多開藥將損失轉嫁到患者身上。“以前藥品有加成的時候,醫生迫於收入壓力,坐診時會考慮多開藥,開貴藥,增加醫院收入。現在藥品零加成,對醫院來講,開再多的藥醫院的利潤都不會增加,只是增加醫院藥房的工作量而已。”王加銘説道,而且由於目前醫保幾乎已經實現了居民全覆蓋,醫保方面也會限制過大處方。
另外,有業內人士表示,藥品進入醫院歷經出廠、批發、零售等多個環節,醫院藥價加成15%只是醫藥流通領域最末端一環。如果招標中標程度不夠公開和透明,可能會引起藥品公司對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公關,一旦公關成功,藥品中標價格虛高,藥品公司再對醫院醫生公關,導致醫生多開藥,依然無法從根本上避免大處方、患者用藥負擔重的問題。
對此,專家指出,政府必須在源頭上做到以患者利益為重,加快藥品耗材流通環節改革,擠壓中間環節的水分。此外,醫院自身、衛計委等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大處方及不合理用藥行為的檢查力度,定期對醫生處方進行抽檢,加強對醫藥改革價格的專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