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位下降、大湖喊渴:“水荒”成為南北共同話題
每人平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準的28%、正常年份全國缺水量達500多億立方米、近2/3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全國地下水超採面積約30萬平方公里……翻看我國水資源家底,水荒問題觸目驚心。
一邊是橋下乾涸的水渠,除了土和石頭,什麼都沒有,一邊是立在橋邊的鐵牌子,上面寫著“水深危險 禁止游泳”——這是記者不久前在河北省邢臺市威縣看到的景象。
“30年前,威縣的河道開始乾涸。7條幹渠、10條支渠基本都沒有水了。”威縣水務局局長林金潁説,“2014年我們從上游買過一次水,這塊禁止游泳的牌子就是那時豎的。”
威縣趙村鄉前寺莊村村民尹金普告訴記者,原來村裏設計的水井是120米處作為變徑,很容易打到水,“現在,很多水井都報廢了,打新井要到360米。”
威縣所在的河北,是華北乃至全國水資源最稀缺的省份之一:每人平均水資源量為307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準的七分之一,遠低於國際公認的每人平均5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標準。上世紀70年代以來,大部分河道年平均乾涸天數在300天以上,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長期靠超量開采地下水維持。
在臨近河北的北京,同樣面臨著水荒問題。儘管居民家中的水龍頭一打開就能嘩嘩地流出水來,但大多數人並沒有真正意識到身邊的缺水危機。
“北京公主墳的地下水已經打到了基岩”“北京年平均降雨500多毫米,只能承載1200萬人,而2011年人口就突破了2000萬,今後用水量還會剛性增加”“‘南水’進京後,目前北京用水依然要靠開采地下水維持”……採訪中,北京師範大學水科學研究院院長許新宜、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所長王建華等水資源專家表達了對首都“水荒”的擔憂。
北方缺水,而南方一些省份,儘管守著大河大湖,近年來也頻頻“喊渴”:
在湖南,史上“十年九澇”、被稱為洞庭湖“鍋底”的南縣,如今屢遭缺水危機。在華閣鎮,當地人將水井挖到地下150米依然沒水;在浪撥湖鄉,農民春耕時不得不在河中築壩攔水。
在江西,鄱陽湖水文局局長王仕剛介紹説,由於上游來水減少等原因,鄱陽湖近年來枯水期提前,持續時間延長。
“湖泊水位下降,取水口經常露出來,取水有時需要三級提水才能抽上來,而且常常是泥水。”九江市星子縣水利局局長黃清滾説。
“從華北、西北的資源性缺水到西南一些地方工程性缺水,再到東部發達地區和南方水網地區水質性缺水,‘水荒’現象從北向南蔓延。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資源供需形勢越來越嚴峻。”王建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