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渠道需拓寬
這種“跑路”現象同時折射出普通市民缺乏投資渠道,錢存在銀行利息太低,跑不過物價上漲,股市風險又太大。所以,這些公司標榜的動輒12%、18%的回報率,還有很有吸引力和殺傷力的。但過高的收益背後沒有實體經濟來支撐,跑路就成了早晚的事。
日前,居民財富增長與投資渠道狹窄矛盾日益激化。經過三十多年的經濟快速增長,我國居民財富迅速積累。截至2014年4月末,我國人民幣個人存款餘額為48.74萬億元,佔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的比重為44.94%。隨著居民財富逐漸積累與增長,財富保值增值需求空前旺盛。而我國居民投資渠道總體限制較多,個人投資海外渠道還沒有開放,個人直接投資國內債券市場受阻,國內投資渠道主要是股市、樓市、國債、銀行存款,雖然也出現了理財産品、資産管理計劃、信託計劃、私募基金等金融投資工具,但這些金融工具透明度較低,交易結構設計複雜,資金風險沒有有效監管,潛在風險很大。
居民投資渠道狹窄客觀上為社會非法集資創造了現實條件。從已發生民間借貸危機、老闆跑路事件、被迫關閉的投資機構等事件等看,均有非法集資的影子在徘徊或左右。這些事件的當事人,均以高息為誘餌,編造一個又一個謊言,迎合了一部分社會公眾財富快速保值增值的強烈願望,從而大量吸收社會公眾資金,或用於個人投資,或用於個人揮霍,給參加非法集資的群眾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破壞了當地的社會信用體系,危害極大。
“跑路”事件的頻繁發生,一方面需要引起監管部門重視,加強合規性監管,將其納入合法經營的軌道,另一方面也表明進一步拓寬居民投資渠道的急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