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二:通過競爭性分配最大限度增加公平性
“壓減專項轉移支付項目,不是完全取消,有些專項資金在引導基層財政資金投向、促進重點事業發展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陳東輝介紹,對保留的專項資金,省裏通過競爭性分配、因素法“切塊”下達等措施,創新使用方式,讓好鋼用在刀刃上。
在特色産業集群、自主創新資金等重大專項的分配上,山東省改變過去層層按額度報項目、批項目的做法,採取競爭性分配機制,通過公開招標、專家評審,多中選好、好中選優,最大限度地增加公平性、減少隨意性。對一些難以採取競爭分配、適合市縣統籌管理的專項資金,要求“能切塊下達的都要切塊下達”,並盡可能把同類資金捆綁下達。
專項資金不再由省直部門直接針對企業、項目分配,而是選取經濟狀況、人口數量等相關客觀指標,按照統一公式計算,最大限度地減少自主裁量權,防止資金分配中的權力尋租。由財政單一扶持向財銀、財企合作扶持轉變。對確屬必要的投資發展類資金,儘量採用貸款貼息、風險補償、以獎代補等市場化手段,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放大財政資金的乘法效應。
措施三:引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懲戒失信示範行為
從7月起,我省還在財政專項資金管理領域率先引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對這一領域的七種失信失范行為進行記錄和懲戒。企業或個人一旦在申報或使用中出現弄虛作假、截留挪用等行為,將在一定年限內失去全省所有專項資金的扶持機會。
“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我省實行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對財政撥款1000萬元以上的投資發展類項目全部實行績效管理。明確規定,申請專項資金必須有明確的績效目標,項目結束後要進行嚴格的績效考評,考評不合格的相應追究責任。
山東省財政科研所所長崔宗濤認為,政府和市場邊界不清、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不清,是造成目前專項轉移支付過於繁雜的兩大重要因素。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財政專項資金的清理整合,把投向一般競爭性領域的資金果斷退出來,把小額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使用,把能下放的資金打捆下放,有利於糾正政府職能越位、缺位現象,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符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是下一步深化財稅改革的方向。
初審編輯 闞金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