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夏威夷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目前人為性全球氣候變暖已不可逆轉,未來幾十年地球將處於持續升溫的狀態,全球溫度會上升7℃。
對此,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淮南研究院副院長黃剛日前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指出,儘管論文作者的研究主要是基於理論推測和數值模擬,但其得到的結果依然值得人們反思,社會對氣候變暖的關注程度也應進一步加強。
黃剛説,溫室氣體的排放干擾了自然氣候的變率,對生物分佈及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破壞。
“比如,由於兩極地區海冰融化而直接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將對沿海城市以及大洋中的島嶼産生非常大的影響,這些地區原有的生物多樣性及其生態系統平衡必將遭到極大破壞。”黃剛同時表示,氣溫的不斷升高還將加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肆虐程度,其帶來的危害可能要比目前階段的氣候災害嚴重得多。
儘管氣溫持續高的趨勢已無法阻擋,但在黃剛看來,“7℃”這一數字多少有些不靠譜。
“關於全球升溫趨勢及原因,目前主流科學家都認為是由人類排放溫室氣體造成的。”黃剛話鋒一轉,“但在不同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升溫幅度卻是完全不同的。”
他指出,這篇文章中所提及升溫7℃的結果,是在用數值模式模擬RCP85排放的情景下得到的,而該情景是溫室氣體高排放情景(即基本不採用限制排放政策的情景模擬)下得到的。
“但實際情況是,目前世界主要國家基本同意採取減排措施,所以,未來出現升溫的幅度應該遠低於在高排放情景下得出的模擬數值,實際數值應該在2℃閾值附近。”黃剛分析説。
然而,即便如此,人們也不應盲目樂觀。
“氣候變化往往是一個幾十年時間尺度的問題,具有隱蔽性,所以普通社會公眾對此問題並不很關心。”黃剛認為,氣候問題一旦發生,所造成災害會非常巨大,而這種後果很可能是不可逆轉的。“近十幾年世界各地頻發的高溫熱浪即是一種明顯跡象。”
黃剛呼籲,科學家和媒體首先應該著重加強氣候知識的科普宣傳力度。“讓公眾知道氣候為什麼會變化,變化之後又會産生哪些影響。”
此外,從科學研究的角度而言,氣候系統無疑是一個全球性系統,單個國家和個體很難對其進行全面監測。“因此,應該不斷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全球監測數據共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數值模式已成為研究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手段,中國也應及時加強相關方面的科研投入。”黃剛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