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6日,中國科技諮詢協會在山東曲阜舉辦“節地集約型(骨灰多厝位)組合式墓地工程設計”技術成果評價會議。此次會議旨在評價和推廣一種新型的節地集約型墓地設計,以促進土地資源的節約和環境保護。會議由八寶山物業管理(濟寧)有限公司進行技術彙報,邀請了多位行業專家進行了深入討論和評價。
同日下午,舉行了專家研討會,會議由北京深藍智庫科學研究院主辦全國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承辦,本次會議匯聚了民政、環境科學、社會管理、材料科學等多個領域的頂尖專家,共同見證了殯葬行業的一項創新技術成果的誕生,標誌著我國殯葬行業向綠色、集約、可持續發展方向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會議吸納了來自民政部101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殯葬業專家委員會等業界權威機構的專家,對該技術成果進行了全方位且深入的評價。專家們一致認為,該技術創新符合節地生態安葬理念,對傳統殯葬文化進行了守正創新,有助於實現現代殯葬的生態文明建設關鍵指標和高品質發展。具體評價意見如下:
1.通過結構創新,由傳統的單層結構變為多層結構,可實現安放家庭幾代人骨灰的需求,達到殯葬改革節約土地的目標。
2.通過材料創新,由傳統的木材、石材、鋼材、水泥等材料,改變為可使用多種現代環保、耐候、裝配式材料,可達到殯葬綠色環保的要求。
3.通過協同創新,集中規劃、整體綠化,可融入中華孝悌文化、感恩文化,有利於慎終追遠、敦親睦族的家庭追思、生命教育等活動的展開和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
該技術通過空間優化設計,實現了骨灰存放的多層化、模組化,顯著提升了土地使用效率,並融入了環保材料和智慧化管理系統,兼顧了生態效益與人文關懷,為殯葬行業樹立了新的標桿。
專家們還就如何進一步推動綠色轉型和示範工程的引領作用進行了深入討論。他們建議,應在考慮安葬時序與墓室層次的不對應性的基礎上,對內部結構的文化內涵進行進一步提煉和優化。同時,利用現代資訊技術,研究地上標誌物的多樣性設計,實現小型化、藝術化、資訊化。
在示範工程與行業影響方面,專家們認為,建立示範工程具有重大意義。它將為殯葬業的綠色轉型提供實踐案例和經驗借鑒,為殯葬業的創新和發展提供寶貴的意見和指導。
此外,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進步,其在殯葬行業的應用也日益廣泛,從雲端祭奠到AI驅動的“永生”數智人的創建,這些技術正在逐步改變人們對於生命、死亡和紀念的觀念和方式,數字紀念服務減少了對墓地土地的需求,有助於環境保護。同時數字技術在殯葬行業的應用也會引發了一系列倫理和道德問題,需要社會各界共同探討解決方案。
會議吸引了20余家主流媒體的關注與報道,展現了社會各界對殯葬行業綠色轉型的高度關注和支援。報道將進一步推動公眾對綠色殯葬理念的認識,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此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標誌著殯葬行業在創新技術引領下,正朝著綠色、集約、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穩步前進。我們期待,在政府、企業、科研機構與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殯葬行業能夠持續創新,為構建綠色、和諧的社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