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化新材料“科研尖兵”:紫荊未來向上攀登,向下紮根 | 美團外賣、華住集團雲跡科技三強聯合提升酒店外賣體驗 打造消費服務升級共贏生態 | 金融壹賬通再度攜手湖南銀行 助力“房抵快貸”再升級 | 第六屆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毛髮專病醫聯體建設管理論壇暨頭皮健康管理培訓班在京召開 | 共築金融安全防火牆 啟牛學堂一直在行動 | 數字經濟如何賦能我國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 出海歐洲正當時 華為雲提供“五星護航”助中國品牌行穩致遠 | 興業數金應用風險防範新思路:以內生安全實現資訊系統自我免疫 | 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華中科技大學順利開展“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 | 誠邁科技榮獲“榮耀金牌供應商獎” |
 
當前位置: 新聞>滾動>

數字經濟如何賦能我國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發佈時間:2024-01-16 10:22:45  |  來源:中國網科學  |  作者:  |  責任編輯:科學頻道

發端于農耕文明的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一次前所未有的工業大“變革”,與人類歷史的前三次工業革命不同,這次變革,中國沒有缺席,而是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身份深度參與其中,所以,這次生産力的數字化革命成為中國在百年大變局中的國運,關乎大國興衰,關乎國際競爭的主動權,關乎自身的高品質發展。

正如《數字經濟賦能我國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的路徑研究》①所言,“數字經濟已經成為重塑世界發展格局、重構世界産業分工體系的重要內容。”

在《數字經濟賦能我國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的路徑研究》論文中,作者通過總結近年來大量數字經濟相關文獻著作的大量研究成果得出結論,認為數字經濟是産業結構升級以及推進産業要素協同發展的重要引擎,數實融合發展是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路徑。

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對於中國發展有哪些現實意義?

作者認為,我國雖然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門類最豐富、配套最完善的産業體系,但仍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而數字化賦予中國産業體系向中高端攀升的機會,從而避免墜入“中等收入陷阱”。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浪潮洶湧而至,眾多創新技術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全球産業結構和空間佈局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重塑機遇。如果不能把握住機遇,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將會在未來發展和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失去競爭性和戰略主動性。

數字化可助力實現産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新舊動能的轉換,鞏固支柱産業發展能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才能實現經濟綠色、可持續、高品質發展。

當前,面對“逆全球化”的衝擊,我國産業發展面臨中低端分流和高端回流的“雙向擠壓”局面:發展中國家積極利用自身比較優勢,加快推進本國的工業化進程;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正極力推動實施“再工業化”戰略,以促進製造業的回歸。在此背景之下,我國應加快建設具有創新力、競爭力、抗風險能力的現代化産業體系,這既是當前維護國家安全、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應對可能風險的關鍵支撐。

數字經濟如何助力中國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首先,數字經濟通過數字産業化的方式,豐富現代化産業體系內容。

一方面,數字産業化激發了數字要素不同於傳統生産要素的非稀缺、非排他以及低邊際成本的特性,融合數字技術催生新服務新模式新業態,不斷創造價值,豐富經濟業態,做大經濟“蛋糕”。另一方面,以數字産品製造業、數字産品服務業、數字技術應用業以及數字要素驅動業進一步豐富了現代化産業體系內容。

其次,以産業數字化賦予傳統産業全新的活力和競爭力,實現對産業體系的重塑。

當前區塊鏈、人工智慧、元宇宙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不僅使數據要素具備生産屬性,也深化了數據要素與傳統要素的融合,推進生産方式和企業管理的創新,推動産業結構的轉型與升級,為傳統産業注入新的活力,增強産業競爭力,為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夯實基礎。

數字經濟賦能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的實施路徑

首先需要加快推進5G、光纖以及IPv6、數據中心算力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制度建設,夯實現代化産業體系基礎。同時,要加強數據産權制度、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治理制度、收益分配製度等方面的頂層設計。

其次,需要加強關鍵核心數字技術攻關,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以支撐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建設。

第三,需要推進“數實”深度融合,推進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向縱深發展,重塑産業生態,加快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數字産業涉及數據要素及其相關産品、技術和服務的整個鏈條,應著力打造數字産業集群發展,不斷探索數字應用場景,創新數字發展模式和業態,實現數字産業鏈不斷向縱深化拓展,鑄造更加多元的産業鏈條。推進産業數字化縱深發展,重塑産業生態。

注:

①論文《數字經濟賦能我國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的路徑研究》作者連俊華、裴棕偉、鄭鵬躍,刊登在2023年《價格理論與實踐》9月刊。《價格理論與實踐》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被中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數據庫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