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線路圖
時間:2015-04-15 09:18:56
編輯:許騫予
(一)馬拉松:彩虹大道南段 (起點) —都江堰大道—宣化門—南橋—飛沙堰—魚嘴—熊貓谷—建福宮(折返)—新山門廣場—青城山大道—彩虹大道—鳳凰體育場(終點)
(二)半程馬拉松:彩虹大道南段 (起點) —都江堰大道—宣化門—南橋—飛沙堰—魚嘴—鐵軍路—彩虹大道—鳳凰體育場(終點)
賽道
(一)鳳凰體育場
2010年5月建成,佔地130畝,可容納12700余人,具備舉辦國家級田徑、足球等項目訓練和比賽的條件,兼具市民健身及舉辦大型文藝演出的功能。
2012年7月18日,成都市第十二屆運動會在都江堰市鳳凰體育場正式揭幕,近7000人次參加開幕式演出,是歷屆市運會中規模最大的。當時距離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整整過去了4年時間,四年中,都江堰人在震後重建家園,完成了一座城市的鳳凰涅槃。
(二)宣化門
(二)宣化門
都江堰宣化門位於老東城門,古來有之。採用現代鋼筋混凝土建造,外砌倣古磚。宣化門還是都江堰新老城區的分界處,遊客進入都江堰古城區,都要從這座城樓下穿過。
都江堰位於成都大平原和龍門山的交界,山區大多數是少數民族,深山密林,人跡罕至,歷朝歷代為綠林好漢居住地,嘯聚山林,官府常常奈何不得。
於是,官府將城門命名“宣化”——“宣傳、宣揚德政;教育、教化那些化外之民”。也應如此,宣化門寄寓著和平興盛之意。
(三)南橋
(三)南橋
都江堰南橋位於都江堰寶瓶口下側的岷江內江上。原名為“普濟橋”, 各種彩繪、雕梁畫棟、民間彩塑、書畫楹聯溶為一體,被譽為“水上畫樓”、“雄居江源第一橋”、“覽勝臺”。
清光緒4年,縣令陸葆德用丁寶楨大修都江堰的結余銀兩建成木橋,原名“普濟橋”。由其“雁齒淩空,直指南道”,於是人們便稱她為“南橋”。
南橋對岸南堤一排全是特色小吃。遊覽了都江堰景區後,來到這裡喝著啤酒,嘗著河鮮,看著南橋,聽著岷江的濤聲,真是很巴適呢。
(四)飛沙堰
(四)飛沙堰
飛沙堰是在都江堰分水堤壩中段修建的泄洪道,洪水期不僅泄洪水,還利用水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渦作用,有效地減少了泥沙在寶瓶口前後的淤積。
2002年,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的新老水利專家聚集都江堰河床,對千年古堰存在的疾病進行集體會診,研究如何防止未來的都江堰江中沙石太少,從而導致河床變低,影響整個水利工程發揮作用的迫切問題。給千年古堰增加“肋骨”成為當時的治理辦法。
(五)魚嘴
(五)魚嘴
“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它昂頭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也是在2002年,一次截流後都江堰魚嘴前端又發生垮塌,遠遠看去十分神似鯊魚。專家們會診後現場拍板,將再給魚嘴穿上一隻靴子,並通過在其背部安放漢白玉、整齊排放卵石等方法整容,使其變得更加美麗。
(六)熊貓谷
(六)熊貓谷
野放中心總體規劃用地2004畝,計劃投資3億元,野化研究生態面積1.4平方公里建成後,將容納30~40隻大熊貓,以及50~100頭(只)小熊貓等伴生野生動物。
2012年01月11日上午,6隻圈養出生的大熊貓從成都北郊斧頭山的小圈舍,轉移到都江堰玉堂鎮馬家溝的野放中心。作為成都首批野化過渡研究大熊貓個體,率先回歸它們的祖先曾經走出來的那片山野,踏上全球最大圈養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的回家之路。6隻首批入駐“熊貓谷”的大熊貓分別是星蓉、星雅、功仔、迎迎、芝芝、琪琪。其中星蓉、星雅是一對雙胞胎。而功仔性格外向,是電影《功夫熊貓2》的創作原型,是名副其實的“功夫熊貓”。
(七)趙公廟
(七)趙公廟
趙公廟位於趙公山山頂。趙公山因傳説中財神爺趙公明元帥歸隱處而得名,是青城“洞天福地”的福地所在,海拔最高峰為2434米,它是青城山—都江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青城山最高峰,也是其主峰所在。
在中國歷來甚受歡迎的"武財神"有兩位:關帝爺、趙公明。
漢朝時張天師收趙公明為徒,管轄招寶、納珍、招財、利市四神,傳説他被剜去雙目,不會用勢利眼看人,故由他分配民間的財富最公平,被民間百姓尊為"正財神"。秦朝時趙公明隱居青城山修道,此處便得名"趙公山"
(八)建福宮
(八)建福宮
青城山建福宮創建於唐代開元十二年(724),宮內殿宇金碧輝煌,院落清新幽雅,宮右有明慶符王妃梳妝檯等古跡,宮前有溪穿過,溪水清澈見底,四季不絕,四週林木蒼翠,濃蔭蔽日,炎夏盛暑,身遊至此頓感清涼,大有如入仙境之意。
梳妝檯傳説,梳妝檯位於丈人山赤城岩腹,從建福宮楠木林右側上山可至,傳為明末慶符王陳妃遺跡。易心瑩道長曾於此題詩:“水月山花萬種愁,鏡粧高處曉雲收。迷離蝴蝶傳金粉,婉轉峨眉想玉鉤。香草有情臺畔綠,溪光無語廟門秋。紅顏寂寞知多少?不及荒寒一墓丘。”
傳説明末慶符王屯兵於此,希望重振大明江山。後來他帶兵出山征戰,清晨陳妃於此處梳頭,眺望奏凱歸來的慶符王。不料其夫戰死,陳妃也自盡。後人為紀念他們生死不渝的愛情,建亭臺於此。
(九)青城山
(九)青城山
青城山,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已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青城山群峰環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主峰老霄頂海拔1260米。
青城山古名天蒼山,唐開元十八年(730)更為現名。相傳軒轅黃帝遍歷五嶽,封青城山為“五嶽丈人”,故又名為丈人山。名為青城山,有兩種説法,一種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終年常綠,諸峰環繞,狀若城廓,故為“青城山”。另一種是青城山原名“清城山”,因古代神話説“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唐代時佛教發展迅速,佛教和道教在山上發生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兒,唐玄宗信道,親自下詔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詔書將“清城”寫成了“青城”,所以改稱為青城山,此據並非傳説,山上至今保留有唐代碑文詔書全文以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