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國兩會丨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科技廳廳長吳群剛:抓“兩頭”帶“中間”,發揮創新對新質生産力的支撐作用

來源:封面新聞 時間:2024-03-11 09:23:15 編輯:張嘉鈺 點擊: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吳群剛。(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陽春三月,位於中國西南的巴蜀大地,正在向“新”前行。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過去一年,四川省的區域創新能力在全國排位由第十二位上升到第十位,這是一個綜合指標。”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吳群剛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就科技成果而言,技術合同交易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瞪羚企業的增速都達到了兩位數,這就可以看出來,四川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非常活躍,成效很明顯。
新質生産力的關鍵是“新”與“質”,如何利用科技寫好高品質發展故事?“新的一年,科技發展主要還是考慮這幾個方面——抓‘兩頭’帶‘中間’。一頭就是在前端的供給方面,要抓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解決四川省六大優勢産業當中需要克服的技術難題。”吳群剛表示,通過集中攻關的方式,組織科研的方式,突破一大批這樣的技術,來賦能産業發展。
“另一頭抓後端,大力推進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讓創新創造的成果能夠應用到産業鏈當中去。”吳群剛表示,四川將大力推進‘聚源興川’行動,以其為抓手,讓一些有轉化潛能、有産業帶動能力的科技成果在川就地轉化,儘早發揮出對新質生産力的服務支撐作用。
“帶‘中間’,主要是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成果的中試熟化。我們將在構建全省的中試研發體系上下功夫,不但有綜合性的中試研發平臺,還會分行業佈局一批中試研發平臺。讓我們專業的中試工程師和相應的扶持資金項目在中試平臺上形成很好的化學反應,推動這些成果能夠抓緊從實驗室到市場上去産生價值、效益。”吳群剛解釋道。
新科技、新産業,都是推動新質生産力繪就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藍圖的畫筆,作為科教大省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載區,肩負國家戰略使命的四川,擁有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先天優勢”。“新質生産力是對傳統生産方式的顛覆性變革,是一種基於現代科技和現代産業模式的、更高水準的現代化生産力。”2024年全國兩會,吳群剛也帶來了四川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建議。
第一個建議,聚焦在打造新時代更高水準天府糧倉的科技支撐上。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定位為農業創新驅動發展先行區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驗區。目前國務院分4批在9個省批復建設了9個國家農高區,但西南地區目前還沒有。吳群剛表示,前期四川已經從11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中遴選成都溫江、綿陽、樂山等三個園區作為國家農高區的培育園區,按照國家農高區的標準,完善基礎設施、推動産業不斷升級、培育創新主體、集聚創新資源,目前已經具備升級創建國家農高區較好的基礎。
“特別是成都溫江農業科技園區,已經建成省級及以上創新平臺200余個,匯聚院士等高層次人才近500人,形成了以成都平原綠色高效現代都市農業為主題、以農業生物技術創新為特色的農業高新技術産業體系,條件十分成熟。”吳群剛建議,支援成都、綿陽、樂山等地能夠納入創建序列,特別是近期把成都溫江農業科技園區優先作為支援建設更高水準天府糧倉的具體舉措來創建國家農高區。
新質生産力也是綠色生産力。吳群剛的第二個建議,是進一步健全完善氫作為能源管理的制度體系。隨著我國氫能全産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日趨成熟,氫能目前被廣泛應用於交通、發電、工業等領域,氫能産業發展態勢十分迅猛。
“從實際情況來看,在全國層面已經有必要調整完善有關的制度設計。”吳群剛建議,一是建議從國家層面健全完善氫作為能源的管理制度體系,明確能源部門作為氫能主要歸口管理單位,更加突出新的能源屬性,對現有的政策體系、審批流程等進行優化。二是建議參照天然氣、石油等現有能源管理辦法,在國家層面放寬在化工園區內制氫的監管性質,允許在化工園區外開展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三是進一步加強對氫能科普宣傳,強化社會輿論引導,提升公眾對氫能應用安全的認知度,多措並舉推動氫能産業健康有序發展。(封面新聞記者 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