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組數字看四川科技創新春潮何來

過去一年,四川區域創新能力提升2位,居全國第十位

來源:四川日報 時間:2024-03-07 09:37:57 編輯:張夏桐 點擊:

四川科技創新數字

●10個
近年來10個國家大科學裝置相繼落地四川,數量居全國第三位,一批省級大科學裝置啟動建設
●2084項
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自2015年啟動以來,全省累計完成成果確權2084項,孵化企業558家,帶動社會投資近210億元
●60.3%
2022年,全省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1215億元,其中企業研發投入佔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提升至60.3%,首次突破六成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産業,超前佈局建設未來産業,完善現代化産業體系。
蜀鄉春來早,“上新”不停歇。春節前,全球功率最高的溶液型醫用同位素生産堆、國內首個醫用同位素專用生産堆在四川開工建設;春節後,位於甘孜州稻城縣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在歷史上首次找到能量高於1億億電子伏的宇宙線的起源天體。
過去一年,全省上下牢記囑託,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四川區域創新能力提升2位,居全國第十位,巴山蜀水間涌動著科技創新的春潮。
向前奔涌的動力來自何處?讓我們從三組數字,一窺四川科技創新的澎湃動能。
創新能級提升
10個國家大科學裝置相繼落地四川
2023年12月,涼山州錦屏山地下2400米處,世界最深、最大的極深地下實驗室錦屏大設施正式投入科學運作。今後,這裡將發展成世界級深地科學研究中心。
這只是四川“國之重器”的一角。近年來,10個國家大科學裝置相繼落地四川,數量居全國第三位,一批省級大科學裝置啟動建設。
想攬“瓷器活”,要有“金剛鑽”。大科學裝置對於獲取原創成果、搶佔科技競爭制高點意義重大,曾有學者統計,在過去的40多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成果中約40%來自大科學裝置。
去年,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發佈迄今最亮伽馬射線暴,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面向全球開放……推動原始創新的“利器”為四川科技創新添足底氣。
是什麼吸引大科學裝置紛紛落戶四川?自然條件、學科佈局情況、國際開放程度……綜合各種因素來看,四川能支撐大科學裝置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尤其看重大科學裝置的集聚。”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稻城亞丁臺站執行站長吳俊偉表示。
過去一年,四川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捷報頻傳——西部唯一的國家實驗室開工建設並於當年封頂,新獲批2家全國重點實驗室,13家全國重點實驗室、30家省重點實驗室完成重組,首批4家天府實驗室實體化運作……
瞄準集聚,四川還在爭取更多“國之重器”,加快打造先進核能、生物醫藥、空氣動力、天文觀測、深地科學、西部光源、地震科學等世界一流的大科學裝置集群。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四川項目、紅外太赫茲等大科學裝置將於年內開工建設。
今年,四川將繼續提升重大創新平臺建設質效,打造西部地區創新高地,更好服務國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
成果轉化推進
全省累計完成職務科技成果確權2084項
2023年,全省全年登記科技成果4087項,同比增長48.4%;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1951.6億元,同比增長18.3%。
科技成果轉化捷報頻傳,其中一項重大原創改革成績尤為喜人。
前不久,四川省科技人才評價改革綜合試點動員部署會暨全面深化職務科技成果權屬制度改革推進會上透露,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自2015年啟動以來,全省累計完成成果確權2084項,孵化企業558家,帶動社會投資近210億元。
四川大院大所大學多,是科技成果的主要來源。如何讓成果“走”出象牙塔,避免成為“陳果”?
四川在全國率先推出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一棵棵科技之樹“開花結果”:西南交通大學高比能超級電容器關鍵材料與器件製備工藝成果作價入股四川金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並快速進入中試階段;成都理工大學高純石英新材料加工新方法的成套科技成果通過掛牌交易方式轉讓給生産企業,建成我國首條以國産礦石為原料、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全自動高純石英砂高端産品生産線……
今年初,《關於全面深化職務科技成果權屬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印發,繼續推動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再次突圍”。新的一年,四川將一體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佈局建設中試熟化平臺,支援市(州)打造科技成果中試研發基地和示範應用場景,深入實施“聚源興川”行動,完善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1+4+N”服務體系,佈局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先導區……有“四川方案”探路,更多“四川經驗”正在形成。
企業主體地位強化
企業研發投入佔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提升至60.3%
去年公佈的《2022年四川省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全省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1215億元,比上年增加0.5億元,總量排全國第八位。其中,企業研發投入佔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提升至60.3%,首次突破六成。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2023年,四川大力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強領軍、強主幹、強基礎“三強計劃”,全省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69萬家、同比增長15.2%,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達2.1萬家、同比增長12.4%,瞪羚企業達264家、同比增長23.4%。
“近三年,我們的研發投入總和超過2000萬元,平均研發投入強度達12.87%。”成都貝施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鄢新章表示,公司深耕義齒材料、種植體及數字化口腔設備研發,有多個産品填補市場空白,今年將繼續堅持技術與系統賦能,以應對市場需求。
業內人士分析,近年來我省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但同時也要看到,相對於其他地區,我省創新發展速度偏緩、挑戰巨大,需充分發揮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優勢,支援企業開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移轉化等。
藍圖已然鋪開。今年,四川將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三強計劃”,啟動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分層分批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特別是要加快培育創新型産業集群,佈局建設未來産業科技園,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還將支援創新型領軍企業牽頭建設高水準創新聯合體,實施“天府金泉”科技型企業上市培育計劃等,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