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前鋒區:活用“千萬工程”經驗 打造美麗鄉村樣板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5-24 16:20:21 編輯:陳蓉 點擊:
近年來,前鋒區秉承“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入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群眾生活品質不斷提高、鄉風文明程度明顯提升,著力打造美麗宜居鄉村示範樣板,不僅把“詩與遠方”帶到身邊,也把好日子帶到眼前,讓群眾可感可及、得到實惠。
試點示範樹標桿
初夏時節,綠意盎然。5月19日,筆者在觀塘鎮仁和村看到,高標準農田裏種滿了綠油油的秧苗,綠水青山間,遊客或享受燒烤垂釣的愜意舒適,或探尋“千年古寨”的悠久歷史,共同繪就一幅美麗的農旅融合畫卷。
“我們村子簡直是大變樣,生活環境變好了,遊客也多了起來,我們以後還能吃上旅遊飯呢!”該村村民張國勝高興地説。
村民的願景正逐漸變成現實。近年來,仁和村堅持“文化鑄魂、産業引領、旅遊驅動、鄉村宜居”發展思路,依託糧油産業佈局,大力實施“天府糧倉·千園建設”行動,開展“七清一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盤活仁和寨等歷史文化資源,通過高標準農田、稻魚垂釣基地、仁和寨露營觀景打卡等項目建設,打造輻射廣安區、前鋒區、華鎣市等城區的都市田園農旅融合示範區,走出一條農旅融合發展新路子。
這是前鋒區因村施策、科學引領、有效銜接試點示範建設的成果之一。前鋒區成立書記、區長任雙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區級分管領導為組長的區級工作專班,實體化運作鎮黨政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鎮級工作專班,各級組長定期調度、一線指揮,高位推動試點示範項目建設。同時,將鄉村振興試點示範項目納入“挂圖作戰”項目庫,根據建設時限,順排工序、倒排工期,將時間節點安排到月、細化到周、精準到天,壓茬推進,確保取得建設實效。此外,前鋒區農業、住建、交通等部門組成行業督導組,實行周指導、月調度,合力推動項目實施,前鋒區委目標績效辦、區紀委監委、區政府督查室組成綜合督導組,實行周暗訪、月督查,倒逼工作責任落實。
到2025年,前鋒區將建成廣安市前鋒區大美田園鄉村振興示範片,建成全域鄉村振興試點示範鎮(虎城鎮),打造15個鄉村振興試點示範村,形成“核心示範、多點帶動”的格局。
美麗鄉村換新顏
5月20日,在桂興鎮大店村青脆李種植基地,一顆顆青脆李挂滿枝頭。
大店村曾經到處是荒山,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積極探索産業致富之路,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從阿壩州茂縣引進青脆李進行種植,種出的李子飽滿圓潤、皮薄肉厚、甘甜爽脆。多年來,村民自籌資金,利用荒山開闢出1000余畝青脆李種植基地。在大店村的帶動下,桂興鎮漁橋、桂花等村也紛紛利用荒山荒坡,大力發展李子等水果産業。目前,桂興鎮已發展了2000多畝青脆李,年産8萬斤,産值60余萬元,青脆李已成為當地的致富産業。
同時,大店村補齊人居環境短板,建設2個軍民主題廣場、4個停車場、4個公共廁所,升級大店村小學設施設備,整治5公里道路、3公里河道、260戶農房,培育6個農家樂、民宿、驛站等鄉村旅遊休閒項目,村容村貌呈現“一路生態、個個精品、處處特色”的景象。
大店村的蝶變是前鋒區加快建設美麗鄉村的生動寫照。前鋒區注重問題導向,過程管理,針對農村人居環境現狀問題,推行“拆、改、建、治、宣、養”六步法,抓過程求結果,全面治理農村人居環境。
前鋒區制定印發《廣安市前鋒區2023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推進方案》,持續推進農村廁所、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三大革命,紮實開展“七清一提升”鄉村整潔行動,推進農村路燈及和美新村、美麗新村項目建設,村容村貌進一步優化美化。統籌推進18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産業發展、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整治,分類推進70個脫貧村産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三提升”行動,實施“美麗鄉村”項目11個,建設紫龍新村、熊家院子、廟子灣、橋角心院等“廣安美居”院落11個。
鄉村治理出妙招
“村裏的變化有目共睹,不僅環境越來越好,還形成了鄰里和睦、崇德向善的良好風氣。”近日,龍塘街道金寺村黨支部書記簡亮告訴筆者,鄉風文明的法寶在於“川善治”平臺的廣泛推廣和“一榜兩評三治”工作的深入開展。
金寺村是“川善治”平臺上的“五星級”村莊,自去年4月開展“川善治”平臺推廣應用工作以來,已成功吸引該村387名村民完成線上註冊。借助這一平臺,金寺村累計發佈144條通知公告,記錄公示了53項重大事件,並實施了65次村級“三務”公開。平臺特設的“村民説事”板塊,成為村民線上暢所欲言、合理表達訴求的新渠道。一旦接收到村民的線上反饋,村幹部迅速響應,立即著手處理,彰顯了高效透明的鄉村治理新風貌。同時,金寺村充分應用“川善治”平臺,引導村民進行線上表決,共同參與制訂《村規民約》,增進村民對村規民約的了解和執行,提升村委會工作的公開透明性。
此外,金寺村還巧妙將“川善治”平臺與鄉風文明“一榜兩評三治”工作有機結合,著力推進“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智慧鄉村治理新模式,充分調動村民自治積極性,提升鄉村德治水準。“積分超市與‘川善治’掛鉤使用以來,村民積極性顯著提升,村裏的衛生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村風也更加文明瞭。”簡亮説。
截至目前,前鋒區共有115個村先後入駐“川善治”平臺,星級村莊55個。“川善治”平臺“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治理實踐,不斷激發著基層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和參與鄉村治理的熱情,形成了共建共治共用的農村社會治理新格局,助推鄉村文明蔚然成風。(姜曦悅 張虹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