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地方最寶貴的財富。近年來,素有“千年沙河驛,食養豆腐城”美譽的高縣沙河鎮緊緊圍繞形象定位,深挖特色傳統文化資源稟賦,從“選好豆、磨好漿、成好菜”等豆腐製作工藝中領悟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真招實措,讓“豆腐文化”有了“紅色詮釋”,在新時代中煥發出更多生機活力。2023年,沙河鎮被省委、省政府評定為全省百強中心鎮。
實施“選豆育豆”行動,匯聚基層善治力量
一是配強隊伍力量。整合鎮領導幹部、“兩所一庭”人員、法律顧問、教師醫生、熱心人士等20人,按照“每日一主題”在鎮綜治中心輪流坐班、分類服務,確保群眾訴求“早傾聽、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置”。對轄區309戶重點群體、特殊對象精準配置“一戶多員”,由黨員、法治輔導員、輔警等多員力量,精準對接村(居)民需求,實時化解基層矛盾糾紛120余件。二是注重群眾參與。從優秀女黨員、退休女幹部、熱心女居民等人群中,選拔10名嬢嬢組成“豆腐嬢嬢幫幫團”,開展矛盾糾紛調解、特殊人群轉化幫教、婚姻家庭問題諮詢等志願活動,幫教轉化特殊人員、留守兒童22人,成功化解矛盾糾紛32起,開展幼兒託管、送醫到府等90余場次,群眾認可度達100%。三是培育治理品牌。加大宣傳激勵力度,在首屆社區文化節上給予“豆腐嬢嬢幫幫團”授牌和發放聘書,“豆腐嬢嬢幫幫團”在首屆和美鄉村文化節歡度元宵遊園會中,積極發揮餘熱,在現場維護秩序、為群眾煮湯圓、關愛留守兒童,送出湯圓和愛心禮包550余份,提升群眾知曉度;將“小城善治故事”搬到舞臺情景演藝,文藝節目《豆腐孃孃拉家常,沙河古驛幸福長》獲高縣社區文化節文藝表演二等獎,治理品牌逐步形成。
實施“磨漿煮漿”行動,完善鄉村善治機制
一是隊伍磨礪提能。圍繞政策理論、鄉村治理、産業發展等內容,由鎮統一組織後備村幹部30余名開展集中培訓,通過專題講座、現場調研、交流討論等形式,有效提升基層隊伍業務素養;建立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引、駐村幹部帶、村黨組織書記幫的“多帶一”幫帶培養機制,通過言傳身教、會議觀摩、實踐鍛鍊,進一步豐富後備村幹部履歷經驗。二是陣地整合優化。將分散在鎮內的群眾信訪接待室、公共法律服務室、矛盾糾紛調解中心等6個平臺,按照“多中心合一”要求,打造綜合指揮服務中心1個,以綜合指揮服務中心為統領,建立健全“一站式”受理訴求、“一條鏈”指揮調度、“一體化”聯動處置治理運作體系,確保服務零距離,矛盾不上交。三是正面典型引領。在高縣沙河豆腐美食文化節、首屆社區文化節和美鄉村文化節歡樂春酒會等重大活動上,對20余名“三美三優三好”“古驛平安家庭”“誠信商戶”“最美志願者”等進行現場表彰,通過報刊、網路媒體等大力宣傳推廣,樹立起一大批看得見、叫得響、站得住的榜樣、標桿,進一步激發治理活力。
實施“壓模成菜”行動,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一是“小豆腐”成就“大産業”。持續做大做強豆腐産業,打造豆製品産業集群,創新推出224款豆腐菜不重樣,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帶動周邊發展豆腐工坊10余個,餐飲民宿140余個,豆腐産業年産值5000余萬元,有力擦亮沙河豆腐“金字招牌”;以豆腐文化為引領,不斷豐富群眾生活,圓滿完成“跟著秋晚,玩轉宜賓”十一黃金周旅遊美食推廣活動、農民豐收節、第八屆豆腐美食文化節等活動,參與群眾達10萬餘人。二是“小網格”撐起“大民生”。融合“五治”功能完成綜治中心智慧化建設,將矛盾糾紛多元化平臺、四川E治採、網格化服務平臺、雪亮工程PC端等8大系統數據進行整合,將政法資源、綜治力量、“豆腐嬢嬢”等人員力量整合到綜治中心,實現一網統管、一中心指揮調度,由綜治辦研判後實行“群眾點單,平臺派單、部門辦單”方式,全年組織排查各類矛盾糾紛24次,“隨手調”系統辦結矛盾糾紛318件,成功處理群眾來信來訪12件,有效解決群眾“煩心事”。三是“小積分”激發“大幹勁”。建立健全積分激勵機制,實施積分管理制度,以教育管理、作用發揮為積分的兩條主線,劃分基礎積分、活動積分、額外獎勵積分3大模組,通過積分量化綜治隊伍日常表現情況,同時利用黨員大會、黨員微信群分支部對積分進行月度公示,將積分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並建立積分兌換“愛心超市”,全年兌換積分10000余元,全面提高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高縣沙河鎮人民政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