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車”行駛在農村道路上
盛夏時節,山野滿目蒼翠。在嘉陵大地上,一條條整潔平坦的農村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串起沿路風景,助力産業發展。
近年來,嘉陵區緊緊圍繞“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要求,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截至目前,全區農村公路總里程達3772.492公里,實現100%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有效推進了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服務産業 高品質建設農村路
一路通則百業興。一條條蜿蜒交織的農村公路,不僅方便群眾出行,也讓産業得到持續發展。
在雙桂鎮三龍場村,一條條“暢安舒美”的農村公路讓這裡的桑茶、花椒、獼猴桃“走”出村落,全村年每人平均收入持續增長;一條條産業路串起嘉陵區(茶)桑現代農業園區內的觀光平臺、産研中心,引得外地遊客紛至遝來。
在嘉陵區(茶)桑現代農業園區內,成片的桑樹宛若桑海,道路蜿蜒其間,一幅産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徐徐展開。“有了便捷的交通條件,就有了發展的底氣。”三龍場村村幹部介紹,路網的建設,帶動了村裏經濟發展,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據了解,嘉陵區(茶)桑現代農業園區共修建産業道路8公里,同時依託良好的桑産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培育了尚好茶業等行業龍頭企業,全區年産春桑茶、霜桑茶、桑葉粉近2000噸,總産值4.26億元。
以路富人,以路促業。嘉陵區農村公路將一個個産業園區相連,與國省幹道、高速公路同頻共振,助力農村經濟發展。近年來,全區建成河西鎮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西河流域桑茶基地、大通至一立果林基地等大型産業基地,産業道路里程達200余公里。
據了解,嘉陵區遵循“公路圍著産業轉,産業圍繞公路布”的原則,加快推進産業路、美麗鄉村示範路建設。如今,互聯互通的道路交通網路,助推農民增收、産業發展,為農業農村現代化賦能添彩,鄉村振興迸發新活力。
嚴管細護 建立三級養護管理體系
一條好路,三分建、七分養。近年來,嘉陵區積極推行“建、管、養、運”一體化聯動式管理模式,實現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保障了全區農村公路的安全暢通。
6月13日,在嘉陵區安平公路養護站,各類大型養護機械一應俱全,隊員們正在為道路夏季養護作業做準備。
“為了解決建得好卻管不好的問題,我們以‘縣道縣養、鄉道鄉養、村道村養’為原則,強化區公路局養護站、鄉鎮和村委養護職責,建立縣、鄉、村三級養護管理體系,真正做到有路必養。”嘉陵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區縣級以下的鄉道和村道由鄉鎮和村委通過設置公益性崗位,讓當地群眾參與其中、共建共用。近年來,全區三級養護管理體系逐漸成熟,管養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境內公路實現了晴雨無阻。
據了解,為全力提升公路服務水準,保持道路安全暢通,嘉陵區成立農村公路工作領導小組,全面實行“路長制”;積極完善農村公路制度體系,出臺了《嘉陵區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做到有路必養。目前,全區有區級公路養護站9個,設有專職道路養護工人28名,勞務派遣道路養護工人12名,主要負責農村地區省道與縣道的養護工作,同時配備有專業化應急搶險養護設備20余臺,確保農村公路有人監管、有人維護。
運營升級 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公里”
在嘉陵區各場鎮和村落之間,一輛輛“小黃車”搭人載物行駛在暢通的公路上。群眾從往日風裏雨裏等車,到如今的家中預約叫車、家門口抬腳上車,出行條件的不斷改善,得益於“金通工程”的實施。
作為全省“金通工程”首批試點地區,嘉陵區構建了6條“金通工程+農業”融合服務線路,3條“金通工程+旅遊”精品服務線路,有效提升了嘉陵區農産品運銷效率和旅遊景區的通達性,為構建鄉村振興發展新格局提供了堅實支撐。
“針對農村群眾居住分散、出行時間不定的特點,我們及時優化調整線路佈局,採取設置招呼站和預約響應服務等方式,提供農業服務專線、旅遊服務專線等,有效滿足群眾出行需求。”嘉陵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説,目前,全區有農村客運車輛224台,其中班線車輛157台,片區經營車輛和預約響應式服務車輛67台,鄉鎮客運站、招呼站(牌)已完全覆蓋全區所有鄉鎮、建制村,“金通工程”全面達標,農村客運取得長足發展。
據了解,嘉陵區將政策優惠補貼納入政府每年財政預算,促進城鄉公交(鄉村客運)發展等,打通群眾出行“最後一公里”,農村公路支撐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如今,一條條鄉村路四通八達,一輛輛“小黃車”穿梭其間,不僅方便村民出行,還將特色農産品帶出了村、帶進了城,有力助推農民增收、産業發展,讓廣大農民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任詩韻 趙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