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産業先行。近年來,安岳縣永順鎮聚焦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立足實際、科學規劃、因地制宜,通過調整産業結構,不斷探索發展鄉村種養産業,從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快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實施“糧藥套種” 尋求致富有“良方”
近日,在安岳縣永順鎮大千村二組,筆者看見一大片玉米長勢喜人、生機勃勃。在玉米地裏,看著長勢很好的玉米和黃精,農戶付澤春黝黑的臉龐綻放出了燦爛的笑容。
付澤春打開環繞式噴灌裝置,晶瑩的水滴均勻地灑向30余畝玉米和黃精。“種植的是白糯玉米,品種是從自貢引進來的。玉米種植一共兩季,第一季在立春前後種下,5月份就已經收穫。這是第二季玉米,6月初播種,目前陸續開始收穫。”付澤春介紹,這塊地裏還套種了30余畝黃精,三年後就能收穫。
據了解,付澤春前些年一直在外務工,因為家庭原因選擇回鄉創業。經過多方考察後,他從今年年初發展起了玉米黃精套種,還有檸檬、冬瓜等作物的種植,帶動了周邊村民50余人就業。付澤春説,選擇玉米黃精套種,是因為黃精種植需要一定的環境,它們喜涼爽、潮濕和較蔭蔽的環境,玉米收穫之後正好可以給黃精遮蔭,還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一地多收,解決黃精前期的管護費用,一舉多得。
“今年共投入了20余萬元,光是這套噴管設施就花費6萬多元。”在付澤春精細的管理之下,土地的收成也沒讓他失望,他種植的兩季白糯玉米,畝産能夠達到1000余斤,收入有10萬元。三年後黃精成熟時,預計還將産生100萬元的效益。“下一步,我計劃擴大100畝的種植面積,還想成立一個種植合作社。”談及以後打算,付澤春充滿希望和信心。
推行“果蔬套種” 村集體經濟再增收
除了玉米種植外,永順鎮常樂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起了“愛媛+毛豆”的套種模式,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增添了活力。筆者來到常樂村集體經濟産業地裏看到,村民們正熟練地進行著毛豆的採摘、分揀、稱重等工作,忙得不亦樂乎。
“他們的毛豆顆粒飽滿,很受消費者歡迎,我都是給一塊三一斤。這次是專門開貨車前來收購,目前已經在這個村收購了5000多斤毛豆。”在一旁忙著收購的徐兵説。
“為了發展村集體經濟,2019年村裏流轉了土地110余畝,種植了愛媛,惠及到村民90余戶。2022年,通過嘗試在愛媛地裏套種毛豆,發現收益還不錯,大家進一步增加了發展套種的信心與決心。我們的水果、毛豆主要銷往縣城區域。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益達4萬餘元。”常樂村副主任王開勇介紹。
“我就是這個村的人,平時就在家附近務工,今天過來採摘毛豆,一天能有近100元的收入。我們這個村種植的毛豆多,光摘豆子每年的務工收入就有4000余元。”這幾天,村民楊宜平在集體經濟種植園裏忙著摘豆子。今年已經57歲的她由於年齡偏大,外出務工不便,便選擇在村裏打零工,每年的收入還令她比較滿意。
在常樂村,像楊宜平這樣在家門口有穩定收入的村民有30多人,這都是永順鎮積極培育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村集體經濟帶來的好處。“為促進産業發展,鎮裏通過引進種糧專業合作社、動員發展村集體經濟等方式,發展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糧經套種、稻魚種養等産業,目前成效顯著。”該鎮副鎮長李昌友説。
據了解,今年永順鎮大春糧食種植面積4.96萬畝,其中水稻1.9萬畝、玉米1.8萬畝。通過耕地恢復種植大豆、紅薯等作物2100余畝,結合魚米之鄉實施稻魚種養1600余畝。
引進“名特優”魚類 發展規模化水産養殖
來到永順鎮太陽村二組,筆者在安岳縣永順鎮昌舉水産品養殖合作社看到,100余畝魚塘在制氧機的鼓動下波光粼粼,撒下一把飼料,黑壓壓的鱸魚群躥出水面搶食吃,場面十分壯觀。
“魚塘內主要養殖黃辣丁、鱸魚兩種魚,共計20余萬斤。”合作社業主代昌舉告訴筆者,這批魚苗是今年年初投放的,目前已經進入打撈期,每天都有各地的商家開車來買魚。按照目前的行情,鱸魚大概20元一斤,黃辣丁11元一斤,主要銷往成都、重慶等地的水産批發市場。“除去成本,今年能夠盈利40余萬元。”代昌舉笑著説。
據代昌舉介紹,他自2009年發展水産養殖業以來,一直養殖草魚、鯉魚、鰱魚等四大家魚,收益不是很理想。於是他從2021年開始轉型,從廣西、湖南等地引進黃辣丁、鱸魚等魚苗,以追求更高的利潤。高回報往往伴隨著高風險,養殖這種“名、特、優”的魚類,需要更加苛刻的水質和專業的養殖技術。於是,這兩年他陸續購買了2台發電機,新修了2個提灌站,水、電、飼料成本都比以前養殖四大家魚更高,僅是今年就投入了200余萬元。此外,他還聘請了幾位技術型人才來管理他的魚塘。
“好在政府對前期魚塘的基礎設施修建和設備問題都給予了一定的幫助,縣水務局、安岳生態環境局專家還指導我如何進行尾水治理。”漸漸地,魚塘運營走上了正軌。“下一步,我準備在現有的規模下,繼續引進‘名、特、優’的高端魚類,為合作社帶來更高的收益。”代昌舉如是説。(吳奇 吳雙桂 肖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