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文旅局長“內卷”視頻紅遍了網路。為了宣傳當地旅遊,局長們紛紛變裝代言,有人變身古裝俠客,仗劍于奇峰峻嶺;有人變身颯爽騎士,馳騁于草原碧野;有人變身奇幻仙女,漫步于冰雪森林……對於這些“網紅局長”,網友們紛紛點讚轉發,文旅局長親自下場為當地旅遊代言正在成為一種“潮流”。
局長們的走紅,説明在疫情之後,旅遊仍然是産業發展不可忽視的重點。在2023年的中央1號文件中提到“實施鄉村休閒旅遊精品工程”,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農業作為第一産業,旅遊作為第三産業,推動一三産業融合,是鄉村産業振興的重頭戲。
建設和美鄉村,搭建“1”“3”相識橋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是黨中央歷年1號文件中濃墨重彩提到的內容。村莊環境是否整潔,條件是否宜居,鄉風是否良好,直接關係到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是否具備。近年來,很多地方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持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有序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現在的農村已經從傳統認知中的“臟亂差”轉變為“明潔好”。在此基礎上,要堅持農村條件兩手抓,進一步將“明潔好”提升為“亮麗美”。一手抓硬體提升,善於入基層、下深水,補上肉眼可見的短板弱項,發現隱藏在犄角旮旯的命門要害;一手抓軟體改善,通過開展“文明家庭”“文明村鎮”等活動,營造風清氣正、文明和諧的鄉村氛圍,打下一三産業融合基礎。
深挖鄉土資源,暢通“1”“3”相知道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處山川成一處景。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有江南水鄉的明麗清新,有大漠戈壁的豪邁壯美,有長白雪原的動人奇秀,有西南叢林的神秘幽深……不同地方的鄉村風貌也具有千變萬化的特點,要從鄉村中挖掘鄉村之美,既要發現當地的山水、地貌、動植物等自然“土特産”,也要發現古跡、文物、民俗等人文“土特産”,與當地的農業“土特産”共同成為風景、文化、産品的三張鄉村名片。
推動農旅融合,實現“1”“3”相戀格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對田園生活的美好嚮往不只是古人的專利,同樣是今人的追求,越來越多人將旅遊特別是郊遊的目光投向了鄉村。要加強農業生産與鄉村旅遊二者之間的聯繫,結合自然條件、民俗文化,舉辦豐收節、油菜花節、農耕文化節等節慶活動,開發農事體驗、農具展覽、田野觀光等旅遊産品,讓遊客到鄉村體驗一把現代的“林逋”“陶淵明”。同時,要建立農旅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導功能與市場“無形之手”的調節功能,讓廣大群眾既是農事活動的生産者,也是旅遊經營的參與者,真正發揮一三産業融合的良好效益。(儀隴縣農業農村局 黎煒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