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責任守護“大家”,用心經營“小家”

——走近“四川省第一屆文明家庭”的余芳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5-06 13:58:53 編輯:李鳳 點擊:
“建明,我多包了些餃子,你中午煮來吃。我去上班了哈。”5月4日清晨,家住攀枝花市西區清香坪街道路北社區的余芳忙活完後急匆匆地趕往2路公交車站,歷經兩次轉乘,不到8點就到辦公室,放下包、戴上帽子、穿上紅馬甲,便開始入戶。
“芳姐快來,消防大隊在農貿市場這邊檢查消防安全。”9點10分,剛入戶回來的余芳便接到同事打來的電話,立即趕往現場……
余芳説,這是她的工作常態。
余芳是西區陶家渡街道太平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20餘年社區工作,她熟悉這裡的每個角落,用真心真情服務群眾,把社區當做自己的家,她是群眾心中的“芳姐”。在社區工作以來,余芳先後被評為“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四川省崗位學雷鋒標兵”,余芳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及四川省第一屆“文明家庭”……“這些榮譽不僅是對我的肯定和嘉獎,更是對我們社區工作者的肯定,也時刻鞭策和激勵著我們前行。”談起一個個獎項,余芳笑著説。
愛崗敬業甘奉獻
自2000年到社區工作以來,余芳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20餘年如一日,堅守著敬業初心,踏實做好本職工作。
“早上7點多到辦公室我都覺得晚了,這是我給自己定的時間。”余芳説,剛到社區工作的時候事情多又雜,所以給自己定了這個作息規律,這20年來也就習慣了。
“芳姐工作熱情,責任心強,無論大事小事,她總是親力親為。春夏季天亮得早,她很早就到辦公室,長期堅持。”對此,同事呂玲玲很是敬佩,“無論是調解工作還是志願服務,芳姐總是很耐心地用她豐富的經驗引導、帶動我們,她的無私奉獻精神對我們的工作上及生活上都有很大的影響,很榮幸遇到這樣一個好領導、好姐妹!”
地處太平礦的太平社區比較邊遠,發展上存在歷史遺留問題多、房屋老舊、棚戶區集中連片等問題。面對這一系列問題,余芳不等不靠,挨家挨戶走訪,每一戶居民的訴求都一字不漏地記著,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成了她最重要的事。終於,在她的努力下,構建起了社區、小區、樓棟三級組織架構,社區開通了社區巴士,居民出行難、吃水難等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我們有什麼困難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芳姐,她幫我們解決了太多困難。”社區居民談及余芳時,都説她性格爽朗,每天臉上總挂著笑容,幹勁兒十足。
“余芳調解工作室”在西區乃至全市的調解工作中都是一張名片。“社區工作都是小事,但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好,會誘發治安案件乃至刑事案件。”在他人看來不起眼的小事情,在余芳心裏卻有著很重的分量,她把每一次調解當成一次大考,盡心盡力。
“每次找到余書記,她都很熱心,耐心地聽我訴説,真心實意地幫我解決問題。我的氣消了,道理也聽進去了。”“有了芳姐,我們社區鄰里矛盾都少了很多!”對於余芳愛崗敬業甘奉獻、履職盡責守初心的工作態度和精神,群眾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2011年來,余芳先後參與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387件,調解成功率100%,涉及金額430余萬元,收到眾多群眾的感謝信與錦旗,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擦亮了“余芳調解工作室”這塊工作招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成了太平社區每個人的認知和自覺。
余芳常説:“群眾生活過得去,心情過得去,我們良心上才過得去!我們有能力就做點大事,沒有能力就做點小事,為群眾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今後回憶起來都是開心事。”
敬老愛民傳家風
社區為家,敬老愛民。太平社區老年人口及特殊人群多,下雨天,她擔心大家的房子是否會漏水;伏暑天,她關注大家的家裏是否有消防隱患;天冷的日子,她要思慮獨居老人的身體情況,是否需要社區幫助……事無巨細,都是余芳這二十年來日夜操心的問題。為解決社區無為老、為少、為殘服務的專用場地問題,余芳多次與太平礦協商,得到太平礦的大力支援,同時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60余萬元,建設成了集13種多功能,充滿溫馨、暖心、愛心的活動室。
太平社區 供圖
在關愛未成年人工作上,余芳以社區文明實踐站為活動陣地,不定期組織開展青少年閱讀活動,以自身經歷,分享讀書心得,引導孩子們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提高孩子們閱讀的積極性,助力豐富轄區青少年文化生活。在她的帶領下,社區許多孩子掀起了愛讀書、讀好書的風潮。
余芳敬老愛幼的行為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身邊的人。2015年,在余芳的帶領下,“芳姐”志願服務隊正式成立,土建維修、疏通管道、衛生保潔、為老服務……都是志願服務隊的項目內容。隊伍也從最初的幾人發展到現在的百人,由最初的社區工作人員輻射到現在的轄區群眾,大家都很樂意做志願服務。走到哪,群眾都對“芳姐”志願服務隊豎起大拇指。2017年,該志願服務隊被市委組織部評為“共産黨員示範團隊”。
當問及是什麼讓她在同一崗位上堅持20餘年如一日時,余芳説是熱愛,是責任。“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得到老百姓認可和尊重是件很高興的事,這也是我退休後仍接受返聘的原因,我很喜歡這份工作,退休了我也會繼續參與社區志願服務。”余芳説。
家庭和睦,相扶相持。余芳家庭的和美離不開夫妻之間的相互扶持,離不開家庭成員之間的互敬互愛。
余芳説:“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百善孝為先,有孝心的家庭才能過得好。”
除去工作中的“女強人”本色,生活中,余芳是一位好妻子、一位慈母親。
余芳夫妻倆結婚後就和公公、婆婆住一起,公公去世得早,婆婆年老多病,因為自己父母不在身邊,她把婆婆當成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對待,20餘年來余芳如女兒般傾心照顧,直至2018年婆婆離世。余芳回憶起剛結婚那幾年,説婆婆身體不太好,眩暈症經常犯,總在礦務局醫院與太平之間奔波。那時候,交通不方便,老人行動不便。怎麼辦?背吧。丈夫受過傷,余芳捨不得,説:“我來,我年輕,身體好!”就這樣,有車就搭一截,沒車就背著她去醫院。余芳説:“我也是個母親,將來我的兒子也會結婚生子,我也要當婆婆。”這樣將心比心,把婆婆當成自己的媽孝順,婆媳關係融洽。
丈夫身患糖尿病,她每天抽空堅持與丈夫一同鍛鍊;為了適應丈夫的飲食習慣,本是南方人的她也學著做饅頭、包餃子。“她平時工作確實很累,回來就想讓她休息。我還學習按摩,她不舒服我就給她按按,就擔心她因忙碌壞了身體。”作為丈夫,胡建明也十分心疼忙碌的妻子,日常大小家務都不讓妻子操心。
“2015年11月20日,我老伴因低血糖暈倒被送入醫院,當時我忙於迎接《中國法制欄目走進四川》大型採訪活動,沒辦法去醫院陪他,而他醒來的第一句話是‘別告訴余芳,她工作忙,不要打擾她’,至今我還對這件事印象深刻。他理解我工作的辛苦,平日家務活都是他操持,能有現在的成績多半功勞都是他的,家人對我的支援理解是我堅實的後盾。”余芳很感激地説。夫妻間的相互包容相互支援造就了這個“文明家庭”的良好家風。
正人先正己,律己方能律人。儘管工作繁忙,在兒子的教育上,余芳夫妻卻從不懈怠。雖因忙碌,兒子小時候不在身邊,但余芳每天都利用陪丈夫散步的機會給兒子打電話,對兒子言傳身教。非常重視兒子的品德教育,總是教導兒子遵紀守法,本本分分做事,坦坦蕩蕩做人。在夫妻兩人的言傳身教下,孩子隨著年齡增長變得獨立懂事。
夫妻和睦,家風遠傳。余芳一家始終堅持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詮釋著“文明家庭”的內涵。余芳説:“未來,我們會繼續傳承良好家風,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為社會貢獻正能量。”(周越 沙靜 魏詩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