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東區聚焦黨建領航鄉村振興目標任務,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抱團發展、人才隊伍、創新思路為抓手,推動産業融合發展、農民致富增收、鄉村顏值靚麗,用三把“金鑰匙”打開通往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新大門。
用好抱團發展“鑰匙”,解鎖集體利益共生共建“密碼”。一是村村聯合拓産業。依託攀枝花銀創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平臺作用,整合轄區鄉村旅遊、農耕文化、民宿産業等要素資源,先後培育故事裏康養酒店、星空露營地、涵管小屋等特色項目,幫助30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推動實現産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二是村企聯動攻項目。與國網攀枝花供電中心、攀鋼礦業公司開展黨建聯建,以黨建鏈賦能産業鏈,合作共建1.99MW光伏發電、年産600萬噸同冶礦業碎石加工等重大項目,以項目“加速跑”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三是園村共建添動力。利用鄰近高新技術産業園區地理優勢,統籌雙江、五道河村等資源力量統一發展運輸服務、勞務輸出、轉机物流等關聯産業,持續做好生産配套服務,不斷增強發展驅動力。
用活人才隊伍“鑰匙”,解鎖智慧賦能共促共進“密碼”。一是實施“鑄魂提能”計劃。加強對村黨組織“領頭雁”隊伍的教育、培養和管理,深入實施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學歷提升行動,推動大專以上學歷佔比提升至100%,探索開辦“共富學堂”,以強信念、學技能、提手藝三位一體推進鎮、村幹部隊伍專業化、規範化建設。二是開展“引鳳回巢”行動。面向社會公開招錄補充農村公共服務中心人員12名,把25名返鄉農民工培養成致富帶頭人、16名致富帶頭人發展成為黨員,逐步培養起一支以“海歸”青年鮑進芝、勞模工匠曹安國、技術能手楊智鈞等為代表的“田秀才”“土專家”,蓄好農村“人才活水”。三是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在沙壩村等地試點從産業大戶、優秀企業家、職業農民中聘任村集體職業經理負責打理集體經濟,推動農村資産市場化管理、專業化運作,成功打造 “陽光銀江”天然礦泉水品牌,累計增收盈利330萬元,持續釋放産業化經營、職業化管理改革“紅利”。
用優創新思路“鑰匙”,解鎖幸福成果共用共榮“密碼”。一是打造紅色研學基地。因地制宜在阿署達村、弄密村等地創建以研學旅遊和戶外拓展為主題的紅色實訓營地,並成功申報為市委黨校、區委黨校現場教育點,承接各類教育培訓32場,接待學員1000余人次。二是創造沉浸式體驗場景。開發民族舞蹈表演、水果採摘體驗、徒步登山運動、露營帳篷搭建、農家美食製作等沉浸式體驗項目11個,升級農耕體驗區、摸魚溝、霍比特小屋、鄉村客棧等基礎配套設施,推動年旅遊收入突破2600萬元、接待遊客超120萬人次,實現“美景”生“錢景”。三是深挖節慶時代價值。在重要旅遊節慶時點舉辦豐收節、潑水節、農民運動會、風箏節、火把節等大型活動11場,充分挖掘簸箕宴、殺豬飯、野外燒烤等農家特色,彰顯濃郁鄉土風情,營造起良好鄉村文化氛圍,不斷釋放“農文旅體養”融合發展的乘數效應。(王康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