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則天下安。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主題,提出要“紮實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描繪了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要將戰略落地,必當奮發有為。2022年,攀枝花市西區圍繞“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體目標,以百強中心鎮、現代農業園區創建為抓手,不斷夯實農村産業發展基礎,增強農業産業發展後勁,書寫著農業有幹頭、農村有看頭、農民有奔頭的精彩答卷。
如今,西區走出了一條産業發展與生態保護有機統一、富民強村與鄉村文明相互融合、基層建設和治理創新同步提升的西區特色之路,一幅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鄉村振興畫卷在西區大地徐徐展開。
攝影/王禹豪
標桿崛起,現代農業邁大步
初春時節,西區沃圃生智慧農業産業園內,番茄、多蘿西西瓜、甜瓜等特色果蔬長勢喜人。麗新園藝花卉基地溫室大棚內,水霧瀰漫,花農們在花叢中忙碌地穿梭。
而這,只是西區立足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産業促農增收致富的一個縮影。2022年,西區打好産業振興組合拳,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精品農業、生態養殖業等特色産業,推進農業提質增效。
攝影/王禹豪
堅持以工業思維發展現代農業,不斷強化示範引領農業標準化生産,帶動促進規模化經營,創新實現品牌行銷能力。2022年,西區沃圃生智慧農業産業園區被評為市級5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園內建成智慧控制中心1處、智慧果蔬大棚22棟、智慧溫室100余畝。種植番茄、多蘿西西瓜、甜瓜等特色果蔬,産量達360余噸,全部銷往上海、深圳等地。
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及多海拔條件,打造“小而精、優而特”精品農業,大力培育晚熟芒果、特色花卉、優質林果等産業。
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目前,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農民合作社23家、家庭農場54家。
一系列務實的舉措,有力帶動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美好藍圖,在西區廣袤鄉村不斷鋪展。
改革爭先,鼓起農民錢袋子
西區農村僅有1個鎮,6個行政村,47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10014人,耕地面積7879.50畝。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全域振興,落腳點是富民興村。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底,西區全區村組集體經濟總額30568.9萬元,其中經營性資産3550.0萬元、非經營性資産27018.9萬元;集體土地總面積16.6萬畝;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11731人,共3881戶。
攝影/王東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西區堅持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加強基層黨建、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建立集體經濟“一村一策”發展規劃和項目專規庫,整合各類資源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發展鄉村産業集群的同時,西區堅持市場導向,開啟村企“聯姻”攜手同發展,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由過去簡單的發包、租賃拓展到多個領域,來自産業經營、光伏發電、資産收益、入股分紅、生産服務等渠道的收入日益增多。
去年,西區芒果産值5000萬元,帶動農民每人平均增收2000元;年産青花椒650噸,産值1000萬元;年産成品花卉120余萬盆,産值超3000萬元;年産蘇鐵山藥300噸,産值360余萬元;噹噹雞出欄3000隻,産值30余萬元;葡萄産量100噸,産值200余萬元。
在大家的努力下,村民們的幹勁越來越足、腰包越來越鼓、精神越來越好。
顏值巨變,美麗鄉村入畫來
走進國家3A級旅遊景區——格裏坪鎮金家村,一幢幢漂亮的鄉村樓房、綠意盎然的綠化、休閒娛樂的老人小孩……構成了一幅美麗宜居的新農村畫卷。
西區文廣旅局供圖
這樣美麗整潔、文明和諧的場景,在西區隨處可見。大家紛紛讚嘆鄉村越來越美了,生活越來越愜意了。
這樣的評價,得益於西區農村人居環境的全面整治。
以鄉村交通環境改善為重任,打通群眾出行、産業發展“最後一公里”。改(建)農村26條通組路,窄路加寬20余公里;完善安防設施約5公里,新(改)建農村道路16.1公里,完善農村道路安防設施2.57公里。
以“生態宜居”為目標,紮實開展農村“廁所革命”,爭取中央改廁資金40.71萬元,統籌區級資金56萬元,在金橋村和莊上村改廁318戶,廁改普及率超過96.3%。
以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統籌用好中央資金2000萬元,完成9座提灌站、6套陽光堆肥房、4座公共廁所建設;推進畜禽糞污綜合利用行動,畜禽養殖糞污執行乾濕分離、發酵腐熟、還田還林資源化利用率達90%以上。
深化農業固體廢棄物回收處置,設立2個回收網點,農藥包裝廢棄物處置率達到91%;推廣使用可回收農膜,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率達93%以上。
鄉村越來越美,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在西區的鄉村沃野,人人洋溢著“稻花香裏説豐年”的幸福笑臉、家家謀劃著“芝麻開花節節高”的美好未來。(田金艷)